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去年签署的两岸海运协议,两岸直航船舶的经营资格原则限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航运公司,外籍船不可以载运两岸的人或货物直航两岸,但两岸资本在香港登记的船也可比照,因直航前已有部分两岸资本但在国外登记的船(俗称权宜船)也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15日,两岸之间的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实现“大三通”,从此两岸贸易的货物可以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对岸。而两岸实现“三通”以前,两岸贸易需经过第三地进行,很长时间以来官方统计数据难以真正反映两岸的真实贸易额,从而衍生出各种估算方法,产生不同版本的两岸贸易数据。本文对两岸贸易额的官方统计、部门估算以及学者估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岸真实贸易额的逆推估算法。  相似文献   

3.
产业     
台湾人力资源业界盼两岸人才“自由流通” 台湾104人力银行董事长杨基宽10月20日在上海出席“沪台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发展论坛”时表示,期盼大陆与台湾的人才能够在两岸“自由流通”,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两岸没有了政治上的顾虑,两岸人才的工作价值观也趋于一致。虽然目前台湾人才可以到大陆工作,但是大陆企业的老板对台湾人才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祖国大陆“入世”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根据“我先台后”的原则,台湾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加入WTO亦指日可待。由于开放金融市场是加入WTO的必要条件,因此两岸加入WTO后将给两岸金融业带来冲击,同时也给两岸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拟就两岸加入WTO后对金融业的冲击及两岸金融交流合作问题,做一粗浅分析探讨。1.两岸“入世”对金融业的冲击两岸“入世”后,金融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就祖国大陆银行业而言,加入WTO可以活跃金融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学习的机会,但也面临来自海外的竞争。这就是说,祖国大陆加入WTO后的几…  相似文献   

5.
一、经贸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一)经贸合作有利于增进共同利益经贸合作在两岸统一中的基础地位,首先是可以增进双方共同的利益。两岸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这种合作,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台湾可以通过对祖国大陆投资,为...  相似文献   

6.
借鉴欧洲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历史经验,建立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制度,可以促进两岸四地经贸关系进一步持续发展,稚动大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两岸四地可以通过协商,在货币汇兑、汇率机制、共同货币基金、金融协调与管理等方面逐步开展合作,直至建立新的中央银行和发行统一货币,用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将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为一个整体,让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副省长张昌平:“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福建将在海峡两岸旅游中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两岸旅游前景充满信心。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提升海峡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福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可以通过厦门和金门的纽带作用来形成两岸的对接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实现"大三通"后,随着两岸经贸规模持续扩展,两岸物流量也迅速提升。两岸物流是协调、整合和优化两岸经贸发展要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两岸经贸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两岸物流业优势存在差异性,有较强的互补性,互补合作空间很大。大陆物流业可以通过合作来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台湾地区物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来扩展服务市场范围,提高竞争力。优势互补是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出发点,合作发展是两岸物流业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直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非 《亚太经济》2006,(5):110-113
在间接通航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两岸直航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能尽快实现两岸直航,台湾岛内的服务性企业就可以继续以台湾为基地,有效地为大陆台资生产性企业服务,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相似文献   

10.
WTO与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前台湾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加入WTO后,两岸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更会成为新的热点。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源于经济上的互利互补。经过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台湾农业在制度、体制和技术上表现出相对优势,但同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祖国大陆农业在结束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后,确立了以农户为主体的统分双层结构经营体制,农业向现代化的发展路程开始起步,在以现代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两岸农业在经济上的落差,是两岸农业可以互补需要互补的重要经济前提,而两岸经济主体同同种本为一家人,又同样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这就为两岸农业通过合作与交流,进一步通过农产品贸易,由互补而达互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因此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6月4日,台当局敲定陆资来台投资项目,第一阶段开放100项,其中包括制造业64项、服务业25项、公共建设11项,陆资登台的两岸新时代即将开启。“陆资入台可以有力地帮助台湾拉动内需,刺激民间资金投入使用。”岛内舆论积极评价说,陆资入台是“两岸红利”。  相似文献   

12.
李春玲 《产权导刊》2009,(10):24-25
两岸直航是指海峡两岸的飞机、船舶可以由双方机场或港口,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不经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对方口岸,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今年7月,根据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民航局结合包机执行和市场情况,8月底正式开通了9家大陆客运航空公司及2家全货运航空公司两岸27个航点每周135个客运定期航班和14个货运定期航班。  相似文献   

13.
张冠华 《亚太经济》2023,(5):143-152
在国际地缘政治紧张、中美贸易摩擦、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等重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传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方式正面临新挑战,两岸供应链加快调整和局部重构,进而对两岸贸易与投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大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等,也为两岸经贸关系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两岸经济难以脱钩。对此,应善于因势利导、化危为机,通过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快促进两岸供应链合作转型升级,推动两岸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09,(1):I0004-I0004
随着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实现,两岸之间的往来将更加便捷、联系会更加紧密,这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新的重要动力。这是惠及两岸同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两岸海运、空运货物往来的航行时间将大幅缩短,经济成本将大为降低。更重要的是,两岸直接“三通”将为海峡两岸经济注入新活力,融合两岸资源,创造共赢的和平繁荣历史新局面。两岸经济加快融合的趋势。也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岸加入WTO与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引颈而望的“入世”愿望,随着祖国大陆“入世”脚步的加快,已进入倒计时。两岸“入世”对两岸的科技产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也为两岸的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两岸科技合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带动下,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对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其障碍的分析,进而研究两岸加入 WTO后两岸科技合作的前景。 1.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两岸科技合作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又有其外在的诱因。说其有内在的必然性,是因为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海峡两岸资本呈单向流动状态。两岸资本流动对加强两岸经贸关系,扩大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两岸资本流动的历程、特点、作用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备受瞩目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即将于2010年1月15日正式生效。MOU提供了两岸金融合作基础,打开了两岸金融市场的准人大门。对促进两岸的优势互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开大门、走大路”具有积极意义,其签署可谓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8.
台海两岸拟进行农业合作据有关报道,不久前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的台湾代表辜濂松表示,台湾拟在农业方面与内地合作,我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已做好两岸农业合作的准备,两岸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的合作是可以接受的。辜濂松表示,台湾的农耕队在海外许多地...  相似文献   

19.
张君 《中国经贸》2008,(23):26-27
自大陆1979年提出两岸通商通邮通航的“三通”倡议以来,到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并签署了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四项协议,这期间跨越了将近30年的漫长时间,可以说这四项协议的签署将给两岸的人民带来福祉.但更关键的是为两岸的经贸合作打通了关节。这次随陈云林会长随行有不少政府官员及企业界的代表.其中.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也是随行人员之一。日前,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唐炜。  相似文献   

20.
张冠华 《中国报道》2009,(11):56-57
虽然过去两岸经济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彼此成为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但是,两岸经济的实质共同经济利益低于两岸贸易投资规模应达到的水平,也客观造成两岸经济关系的向心力难以有效制约政治离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