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6,(11):80
《赖声川的创意学》;《解放型管理》(上)(下);《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企业家论纲——意识流、思维流的构筑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今天的中国,创意和创意产业受到空前的关注,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经营者到个人,一夜之间,创意产业成为很多人热衷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意产业?如何认识和理解创意产业的价值?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和创意是有联系的,也有不同。创意是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意产业是原材料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意、创意产业以及人们的梦想、理想、愿望和经济都密切相关。什么是创意呢?有创意的人他们喜欢新奇,他们的创意不光使他们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他们会把他们的梦想、想象力、理想变成艺术品。另外,创意也会让企业达到盈利,创意可以让企…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一词由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并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这一概念中,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和创意,它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是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文化理念与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京流动文化创意人员群体数量有多少?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怎么样?流动文化创意人才在北京发展中有哪些需求和期盼?为更好地帮助文化创意领域“北漂人”在北京圆梦,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北京市文资办)就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152.9万从业人员中,流动人员约有101万.这“百万大军”已成为推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怎样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近来我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揣摩自己的历练得失,感到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很有必要:一是干与学的关系。社会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市场的瞬息万变,员工的素质提升,都要求领导者不断学习提高。时下“,终身学习”、“学习型领导”等口号不绝于耳,可事实上“,相逢尽道读书好,灯下可曾见几人?”其客观原因是工作繁重、应酬繁杂;主观原因是感到工作能应对,何须自找苦吃。所以在实际中,往往忽视甚至放弃学习。其实干与学并不矛盾,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以学促干,于工作于个人素质提高都有百益而无一弊。真正有…  相似文献   

6.
所谓“创意”即“点子”、“想法”或“主意”、“Idea”,源于个人创造和个人才能,发展到后期一些创意成果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7.
孙珂 《政策与管理》2014,(10):70-71
创新,是当下社会的流行热词之一,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不少,学界和业界最知名的要数“创意”“创造性”“创意阶层”“创意经济”“创新经济”等。 创新和创意的真正关系是:创意是行为,创新是结果。美国地理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创意是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知识’与‘信息’是创意的工具和材料,而‘创新’是‘创意’的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表现为一种全新技术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新颖的商业模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8.
特别推荐     
《创新者的思考:发现创业与创意的源头》作者:大前研一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8月推荐理由: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经营?做生意该学什么?思考障碍如何破除?大前研一用本书中的方法培养出600位成功的老板。在九年积累之后,大前研一为每一位想在事业上有所创新突破的读者,首度公开创业讲义。他表示:我不想隐瞒这些创意。为什么呢?因为我本人开创过很多事业,所以很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创意是可以借用的,你完全可以直接照搬我的创意。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哪怕最初的创意是从别人那里借用的,只要最后能成功就算得上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9.
一、创意城市: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创意城市”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简单地说,“创意城市”就是在城市原有的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软件”开发,从而使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城市发展到一个更加人性化和“软性化”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不仅仅是具有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的“人居”地方,更是一个人们自由居住、自由择业、任意挥洒创意的“宜居”的地方。创意理论家坎农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创意城市”的理想状态:在创意城市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他指出,今后的城市发展“要建设创造性城市,即创意城市”。因此,与以往的城市相比,创意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创意”,即城市建设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渊 《企业研究》2012,(15):65-67
新产品的创意构思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纯粹是个人的智慧火花与行为成果,另一种则是同一个公司或者数个合作伙伴之间的群体创意思维的结晶。这里,我们则专门研究群体创意思维的方式方法。为何要对新产品构想中群体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呢?这是因为:1、个人的新产品构思方式千姿百态,带有明显的个人的个性色彩与特征,其成功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2、个人的创造力必须通过得到公司领导与有关部门的支持才能付诸实施,才能成功,也就是说,个人创造力必须上升到群体创造力上来。3、群体创造力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1.
“人很重要”:个人力量还是团队精神IBM创始人沃特森这样的大企业家曾说过:“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但是,光笼统地知道“人很重要”的大道理还不够,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重要?应该突出“个人力量”还是强调“团队精神”?这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常说常新的永恒话题。在传统体制下,只讲“组织需要”、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抹杀了人的个性和积极性。很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个人、宣传个别(能)人,很多企业家、管理者盲目崇尚所谓“20/80”法则,极端偏爱什么“末位淘汰”,一提“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不是每两个男女相遇了都能成为伴侣;不是每一对伴侣都能白头偕老。 职业生涯也是如此。“跳槽”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还是一个热点词,但很快就变得不新鲜了。当“分手”与“跳槽”在周围的朋友们中一再发生时,我们个人与职业的爱恨缠绵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客观、越冷静。我们会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谁?你会爱我很久吗?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相似文献   

13.
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伊始就推出了振兴英国的“创意工业”计划,近年来“创意工业”在英国已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战略产业;无独有偶,香港特首董建华今年提出了“创意香港”计划,日本内阁提出了“创意日本”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创意美国”……“创意工业”在国际社会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营销石家庄,创意先行,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国内创意学科的先行者、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陈放先生。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产业”一词,并积极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英国自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新概念以来,创意产业已超过其老牌金融业,跃升为一个有强劲上升趋势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在英国的不俗表现,帮助英国实现了从“保守绅士”到“创意先锋”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张大丰 《英才》2005,(7):24-24
工行20多位分行长“下岗”了,建行的好几个省级行长也被替换了。本来,金融体制改革就是非常滞后的领域,现在,人们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银行终于要“加强监管”了。不过,人们仍然有以下一些疑问: 第一,问责的原因只是“大案频发”吗?但是细细想来并不成立:以前就没有“大案”了吗?以前的“大案”就不多吗? 第二,什么叫做“个人原因”?据宣布, 建行的前董事长由于“个人原因”而宣布辞职。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个人原因”呢?一位堂堂国有银行的董事长,有哪些事情属于“个人问题”又有哪些事情不属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德国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创意之国”的美誉。但是,为了应对国际高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联邦政府仍希望德国的产、学、研“创新链”能够进一步缩短从“产生创意—研  相似文献   

17.
把握创意产业的特性 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首先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 dustry)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并根据该定义,英国人界定了休闲游戏软件、电视与广播、出版、表演艺术、音乐、电影与录音带、时尚设计、工艺、广告、建筑、时装设计、软件、古董等13个行业为创意产业。1990年美国等国采取了“版权产业”的分类方法,美国知识产权联盟(IIPA)利用了“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并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支撑产业四部分。后来,北美、亚洲一些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产业概念,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所涵盖的行业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高吊胃口—— 想知道谁在找你吗? 广告贵在创意。有创意,才有魅力。创意的手法之一就是高吊胃口,制造悬念,有意隐去其“庐山真面目”,延长人们对广告内容的感受时间,诱导人们带着疑问弄个明白,迫不及待想早点看到“谜底”,为以后加深广告印象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9.
把创新变为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管理》2004,(3):36-37
在过去,“创新”几乎成了一句最缺乏“创意”的口号。问题出在不想创新,还是不知如何创新?企业高层的职责,是提出创新,还是组织.评估创新?  相似文献   

20.
胡慧平 《企业文化》2002,(12):56-56
现代创意学大师大卫·奥格威说:“一个伟大的创意是美丽而且高度智慧与疯狂的结合。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我们的语言,使默默无名的品牌一夜之间闻名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一定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牢牢地把消费者吸引,使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品牌因此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