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文革的体验与自由的探索使得王小波一直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的独特价值不仅来自于他不拘一格的话语方式,而且来自于他站在主流话语圈外对社会现实和主流意识形态所采取的民间批判立场.王小波认为小说是一种注重虚构和想象力的艺术,所以小说的形式应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选择了对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为了自由的书写自由,王小波对后现代的元小说模式、平面化、零散化叙述大胆借鉴,但是又立足于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生存的思考,从而使得王小波的小说在后现代的艺术探索中积极超越,为已经走向没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先锋小说是在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反叛中确立自己的先锋性地位的。它的崛起与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小说、现代叙事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在国内的引入密切相关。先锋小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后现代倾向与后现代性,贯穿于其中的理论观念,则是西方形式主义的艺术情结:小说形式、语言的文体实验。先锋小说对“真实性”的重新体认,使被意识形态遮蔽的人性侧面得到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说话语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表现模式,自由间接引语自19世纪末被语言学家们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针对这一话语形式的含混和复杂性,批评家们从语言学、小说文体学、经典和后经典叙述学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人们在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话语模式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视野。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话语模式所进行的各种研究进行简要评述,进而指出它们在当今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小说技巧方面所作的各种实验中 ,最成功的应该是他对小说的空间形式的探索以及在作品中最广泛地运用的并置手法。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 ,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 ,而且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生产 ,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成为内容 ,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艺术的主流——后现代艺术,以一种更具时代性,更有生命力的形式丰富着艺术的内涵。本文根据谢赫关于绘画“六法”的阐述。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艺术取向、绘画技法、表现手法上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赵树理“问题小说”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又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和掌握政治权力的人物身上,他们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他又往往事先赋予正面人物一定的话语权。这在反映农村妇女命运的“问题小说”中尤为明显。然而,现实矛盾与想象世界并不总是和谐统一的,在想象的世界里去解决现实问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7.
话语理论"一些人的对话"的核心理念与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有着内在契合性。文章通过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剖析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为"一事一议"制度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守连 《生产力研究》2011,(12):240-241,244
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管理的基础,以此而区别于现代管理,然而后现代管理并不是独立于现代管理之外的一种学术体系或者理论流派,后现代管理只是运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管理所做的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后现代管理运用后现代的话语批判现代管理的理性中心主义、整体主义,突出后现代管理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对后现代管理合法性的考察,分析后现代管理中权力的特征、组织的安排、制度的设计、道德的自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物话语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在呈现人物语言和思想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多种不同的引语形式。居斯达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小说表现技巧和创作手法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构成其作品现代性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通过法语中四种引语的形式和作用,表现福楼拜在转述人物话语时所采取的丰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大都会》中,多次出现有关“看”的一系列词汇。主人公帕克在漫游过程中的观看行为暗含着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关系,展现了漫游者帕克独特的都市认知体验。帕克在对大都市城市景观的视觉占有过程中,实现其主体性建构。然而后现代媒介社会中充斥着隐形权力的凝视,个体主体性在凝视的规训下不断发生解构,使得帕克沦为被城市边缘化的他者。小说展现帕克作为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双重身份,揭示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在其经济学研究中逐步成熟的。在早期经济学研究中,他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具有浓厚的社会理想性质。随着科学唯物史观的确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由此而决定的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阐述了共产主义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容及其赖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提出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理想社会形式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为公共行政领域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正如罗伯特邓哈特所言"它不仅包括对现代主义的批评,还包括了至少是对社会思考的未来暗示".他在解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同时,也建构了自身的理论,这与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是一致的,因而丰富了人们对公共行政的认识,为民主行政开拓新道路,并对各国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创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主题,他的“丛林小说”更是着力于探讨欧洲文明社会所谓的“进步话语”的实质。文章将以《海隅逐客》、《进步前哨》、《黑暗的心》等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为切入点,揭示出“进步话语”背后殖民掠夺的本质,展现在“物”的诱惑下人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在他的湘西题材小说里尤其显得突出。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湘西澄彻的自然境地中、在没有被现代生活所玷污的心灵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以美、善为主体的审美选择来创作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并以之来构建理想人生。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往往能够再现生命所带来的美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又不断地对哲学与审美进行超越。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话语权之争日趋激烈。文章从技术、资本两个角度对网络话语权进行分析,在梳理技术与资本推动下的网络传播发展之后,发现当前网络平台的话语权竞争主要是通过对把关人权力的争夺、话语议程设置权力的争夺,主流话语权力在网络中被自媒体平台、搜索引擎干预、分解、弱化。因此,需要重新构建主流话语的网络传播形式和路径形式,才能在这场网络话语权争夺战之中处于不败地位。  相似文献   

16.
康拉德小说中的东方人形象是康拉德人以西方为主体、东方为客体而建构出来的他者形象,其中充满了对东方"他者"的偏见和歪曲。本文试从东方主义、话语权利等方面分析了康拉德短篇小说《卡伦》、《礁湖》、《因为美元》中存在的殖民话语和思想,并指出在学习和研究康拉德小说的同时应注意从我们的立场去甄别和判断,不能全部肯定或否定。  相似文献   

17.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是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场曾经成为主流的运动,它的思想仍然延续着,直到现在仍对当代的建筑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和借鉴这场运动中建筑的发展和这个时期建筑师的创新思想,对当今的建筑设计走向新的功能,新的形式,新的发展,起到一种根植于其内涵的符号化并对未来的建筑延续影响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说《普宁》中,纳博科夫通过对同名主人公普宁的一系列回忆与幻觉等超验现实的描写,并以松鼠作为其一贯的意象,阐释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现实——超验现实.这种现实与普宁的经验存在相互交错,表明普宁为了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困境,在潜意识里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但这种超验现实终究抵挡不住经验存在的残酷,普宁最终不得不面对失业等一系列他想借助回忆与幻觉来逃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首钢群明湖公园展开设计研究。群明湖景观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几经变迁,充满异质性的信息以共时的方式 拼贴于项目场地上,呈现出当代特有的后工业图景。在辨析并 适度借鉴后工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后现 代性的理论话语中探寻设计途径,以回应项目自身的机遇和挑 战。试图借助4个后现代性的关键话语(水平无限性、去总体 化、氛围和多重体验)作为设计的基础理论支撑,结合风景园 林理论和手段,为梳理、整合场地拼贴化环境提供观念和操作 可能性,激发观者对于场地的主体建构,进而从审美、经验、 公平性的角度完成对于场地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建立。借此论述 风景园林在后工业空间营造过程中兼容并转化后现代性理论的 专业潜力,发掘风景园林为当代复杂多元的后工业复兴议题注 入全局性思辨的专业价值,探索风景园林作为主动性力量从更 大维度上介入都市更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经济“混合物”现实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者借鉴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广泛采用自然实验并推动了所谓可信性革命。从表面上来看,这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堪称经济学革命的长足发展,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次经济学革命不但未能有效缓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问题,反而使其背离得更加严重,存在着自然实验不自然、可信性革命不可信、可操作性陷阱和外部有效性难题等根本缺陷。本文将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尝试从经济“混合物”现实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的矛盾出发,深入分析自然实验和可信性革命所存在的缺陷,希冀能够进一步多元化经济学研究方法,植根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创新中国话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