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隋岩 《魅力中国》2013,(11):26-26
中国是众多国家中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地震、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发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对巨灾风险进行有关管理已成为当前形势的需要,中国向来习惯于使用行政的手段进行灾害的救助和管理,政府相对而育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灾害补偿责任,但是现在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所以构建更为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已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10,(5):25-25
不只自然界才会地震本月最引国人关注的莫过于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的7.1级大地震了。截至本文完稿,已造成上千人罹难,地震受灾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约达4000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界展开全力救援的时候,近期多次见诸媒体的一个说法再次引发关注:全球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冰岛火山爆发喷出的大片灰云飘过欧洲大陆北部,导致欧洲多家航空公司关停航线似乎也在为此说法提供佐证。更有外国地震专家说,由于印度板块碰撞亚洲板块,中国未来不得不继续面对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3.
《浙江工商》2008,(7):46
四川汶川地区遭受的地震已造成近八万人死亡,其中,学校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很多处于花样年华的学生遭受不幸,更多的儿童流离失所,年幼的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和创伤。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开展气象研究在台湾科技主管部门直接设立的重点研究机构中,台风洪水研究中心是成立最晚的,但这并不代表它的重要性最低。众所周知,台湾地处副热带及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接处,常年有遭受台风、暴雨、干旱和寒潮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且近年来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研究。台湾光复后,岛内很快就成立了台湾省气象观测所,专门从事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和研究工作。1971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地震灾害分布情况分析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三个板块的交界。另外,东侧有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有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虽然有些地区不属于地震带,但也发生过地震,如江西九江2005年就发生过5.7级地震。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地震11.2次,因地震死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内遭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外部受到了世界经济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利的影响。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远 《沪港经济》2008,(7):78-79
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位于日本国关西兵库县南部的淡路岛发生里氏7.2级的地震。截至当年2月4日,这次阪神大地震波及日本14个府县,造成6437人死亡,43792人受伤,25万栋建筑物遭破坏。1995年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政府、社会、民众开始真正思考起地震等大规模灾害的严重危害性。人们深感:单靠政府进行救灾是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8.
一、海西州的地震形势 青海省是我国地震多发省份,海西州又是全省地震多发地区之一。海西州地处青藏构造块体北部边缘地区,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的挤压,境内构造活动十分强烈,规模不等的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几乎遍布全境。经考查,历史上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大震。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大陆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青藏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地区将是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之一,海西州的地震活动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10,(2):77-77
看看眼前的2010年开局,北半球国家都是大雪纷飞,海地又发生地震。时光仿佛回流到大喜大悲的2008年,从一月南方的大雪灾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惊异的大事发生,拉萨骚乱、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风暴,一年下来愣没让人喘口气。难道我们又将面临灾难重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多年的增长积淀,已为经济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走势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动,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专家认为,这一区域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我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这是研究我省沿海地区经济隆起问题的宏观背景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