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全国来看,流通产业已日益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山西而言,流通产业的发展为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山西省流通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表明:山西省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该产业的主导作用,山西省流通产业竞争力还处于较差的水平。文章在对山西流通产业现状及贡献分析基础上,指出山西流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的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流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进程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因此,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加快发展流通产业,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流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进程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因此,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加快发展流通产业,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实现以技术信息化为主要内涵的流通技术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和以"虚实结合、有效分工、多元模式"为主要内涵的流通产业业态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以流通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形式为标志的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合理化转型;实现以深化对外开放、扩大流通网络外向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内容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国际化转型;实现流通产业城乡布局的均衡化转型等方面。为此,必须采取包括重视流通技术创新,推动新型专业化流通组织形成,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加深,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在不断的多元化,在整个经济发展形态中,流通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大提升了我国经济效率,从而也就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流通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对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表现越来越明显,受到了社会大众以及经济专家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要对流通产业对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种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贡献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三大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传统方法是用三大需求要素增加量占GDP增加量的比重作为当年该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然后用该要素贡献度乘以当年GDP增长率得出相应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广义文化产业投入和GDP数据的收集,运用Granger双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进行了文化产业与GDP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并引入测度文化产业对GDP发展贡献的理论模型,对文化产业投入与GDP之间关系作出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对我国1985年~2002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基于菲德(Feder熏G.熏1982)推出的出口扩展型总量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实证研究了进口、出口及进出口总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针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及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通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形态显现出非理性化发展的态势,表现为产业结构分散化、整体竞争能力弱。对外开放背景下,“散、小、弱”的中国流通产业面临着国外流通企业大举进入的巨大压力。结合国内外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比较,提出构筑合理的中国流通产业政策体系、改造流通产业发展环境、打造自主品牌、形成规模效应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强大动力,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具体分析这三大要素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深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支出法统计的GDP的具体数据出发,就“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支出法GDP增长的贡献度”这一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FDI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流通产业全面开放和外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流通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其产业安全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外资进入流通产业对于产业控制力、竞争力和发展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政府与企业层面,就维护中国流通产业安全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永仕  王健 《技术经济》2011,30(9):70-74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推导了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口对GDP形成及增长贡献的方法。在1 997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本文计算了 1 997年— 2 0 0 1年我国出口对GDP形成及增长的贡献 ,计算并分析了各部门的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 ,分析并揭示了 1 997年— 2 0 0 1年单位出口贡献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卫雪  李骏阳 《经济师》2007,(9):242-243
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外流通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我国流通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流通企业能否在后WTO时代胜出,关键要加强流通产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文章应用"SCP"范式简要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现状,指出了目前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组织的发展特点,最后分别在流通组织形式、组织模式、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方面,总结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在新形势下应采取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良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1,30(11):45-51
利用1978—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不同省市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流通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弱于其对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天津、湖南、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显著发生,其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在海南和重庆,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但两者仅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北京、山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的作用较弱,两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不明显,但短期因果关系显著;在辽宁、江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尚未发生,两者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仅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流通产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流通无用论和无流通的观点充斥于人们的思想当中,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流通产业的作用日益呈现出来,被认为是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流通产业与制造业是不可分割的,它在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10)
文章通过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得出我国药品流通业属于成长性产业,并以药品流通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CR)指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HHI)指数研究我国药品流通业市场结构,得出药品流通业市场集中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的结论,行业进入成长期后期,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型,前4位企业已出现垄断趋势,市场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流通产业也日益成为各国的支柱产业。流通产业是囊括零售业,批发业和物流业等重点行业在内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日本流通产业改革的背景——由于政策和市场发生的变化导致了改革必须进行;其次分析了日本流通产业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政策规制的缓和以及流通产业的信息化;最后根据日本流通产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总结对中国流通产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正确评价农民对GDP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常说,占人口总数60%的农民,只创造了15%份额的GDP。从事实上看,这个评价不正确;从情感上说,也觉得对不起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