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序 《首都经济》2012,(5):24-24
不是中国人买不动车,而是针对中国人的汽车研发和销售开始跟不上需求的飞速发展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产能过剩行业 危机日益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趋势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下去。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明显加剧。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企业倒闭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银行呆坏账就会进一步扩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扩能的热情却依然不减,因为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保持整体增长的态势,而这种态势是任何市场所无法比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晨风 《中国经贸》2007,(12):42-43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是否过剩,成了近来业内外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尽管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仅需调整产品结构而非限制产能,但汽车产能的上限却依然如一把若隐若现的利剑,悬在热热闹闹的车市之上。在国家整顿产能过剩行业的进程中,限不限制汽车产能仅是方式与时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能过剩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椒军  储俊 《科技和产业》2007,7(2):19-23,35
汽车产能过剩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有效地组合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的力量,才能使汽车业走出产能过剩的阴霓。近期关于产能过剩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政府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现实中不仅政府需要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和企业都是解决产能过剩的主体。因此,全面分析汽车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其对策成为现实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近日发表报告指出,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未来两年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预计可达270万辆,将比预期中180万辆的销量高出50%,预计到200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手机生产者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我国已成为手机生产第一大国.文章将以手机行业为例,通过核算、验证手机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并分析了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解决该行业生产过剩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巳洋 《新财经》2009,(11):86-87
严格来讲,新能源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仍然是政府操控下的市场。因此,起伏波动在所难免,且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如今产能过剩行业不降反增,几乎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0.
制造商争相抢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导致汽车制造产能迅猛增长,今后两年中,产能过剩将是中国汽车产业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车企的产能扩张还在继续,但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取消和部分城市的限车都会影响终端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与金融危机前比较,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从局部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过剩。在我国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这一老大难问题需要找找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国产能过剩研究》的动机虽然不无可疑之处,但亦不妨“听其言观其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增长平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增幅继续升高,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大幅上升,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同时凸现出一个新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所谓“经济过剩”现象。一时间在中国,“商品过剩”、“产能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外汇过剩”,甚至“大学生过剩”等舆论四起,加上早已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使经济界、理论界普遍感到莫衷一是,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究竟怎么了”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严重后果。其直接原因是多种经济成分大举投资局部行业,地方政府的竭力推动。但宏观调控体系也存在重大缺陷。根据经济政策学的理论分析,其政策性缺陷在于,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协调,依赖于公布限产目标,缺乏调控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集分权政策使用不当,产业结构政策过度分权化等。文章提出完善调控政策的措施是,健全调控各类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加强产业结构政策的集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走过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中国的政策调整举世瞩目。我们将首先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前景进行展望,其次指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大隐患,最后提出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经济质量和经济增速的重要阻碍,文中首先分析了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包括对国有企业的过度行政干预、对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扶持、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市场分割以及对抗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等,然后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产业合理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升级等,基于此,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包括利用一带一路,实现对外投资;抓住市场机遇,力促企业转型;完善官员评价体制,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的中国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阳 《北方经济》2006,(6):9-11
产能过剩固然需要认真对待,但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剩现象背后的激励机制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盛朝迅 《改革》2013,(8):94-99
美国为应对市场萎缩型产能过剩而采取的以产业深化创新和培育产业竞争力为根本途径的产能过剩治理措施,对于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借鉴美国经验,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的性质和成因,分类施策,以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综合施策,采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措施化解产能过剩;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13,(20):6
据透露,目前国家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积极筹划第一批审批权下放项目。然而,对于备受外界诟病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剩行业的审批权,是否该一放了之?市场各方争议颇多。有观点认为,对于这些产能过剩行业,以往行政审批的"紧箍咒"姑且没能有效整治,这次彻底放手,岂不造成更大的过剩危机?翻阅相关部门针对钢铁等行业的行政审批条文可发现,自2003年以来,限制行业野蛮发展的条条框框不可谓不多,但这把行政利剑似乎始终没能敌过地方的冲动。比如在水泥行业,隔三差五的行政管制化为"空喊",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