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经济的现实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上,美国的真实失业率高达16%左右,而如果我们幸运的话,美国经济年增速是0.7%。”伯南克今年8月初大醉于华盛顿“埃尔伍德角落酒吧”(Elwood’s Corner Tavern),道出了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的话,很可能会使全球金融市场,甚至那些能自我维持经济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崩溃。”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7):21-22
【美国《华盛顿时报》4月17日】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发动机,两国的经贸关系使世界经济保持增长,但是有些分析家担心美中的这种关系可能会结束。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50):19-21
【摩根士丹利11月28日】进入2006年底,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都突然出现了减速。过去5年,两国占全球GDP增量的2/3,因此这两大经济体增长减速的影响不容小觑。我认为,全球经济以及由流动性驱动的金融市场都将面临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崔晓红 《新财经》2009,(7):90-90
大家关注经济数据,其实是在关注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准确与否。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乃至一般公众,都迫切希望据此能判断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得益于相对稳定和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进入"新常态",未来十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那么宽松。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发布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后超越美国;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激增。中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减弱。但未来全球经济的更大风险不是总产出而是人均产出的下降,公共支出无法填补个人收入下降带来的支出缺口,使得传统危机应对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所致的供给因素扰动,与人口相对于自然资源短缺的急剧增长将使全球石油与粮食价格高位不下。欧洲债务违约可能触发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这将使本已经十分脆弱的世界经济陷入长期滞胀泥潭。  相似文献   

7.
油价暴涨的初期影响较为严重 就在经济复苏在望之际,油价近期持续攀升,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负担。目前,WTI现货价格已经从2月份平均39美元/桶的低位升至70美元/桶,涨幅约为80%。我们认为,本季度全球GDP将略有增长,到3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速以年率计算将达到2%,仍然低于趋势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仅为0.7%,而新兴经济体将超过趋势水平,接近7%。然而,此预测的前提是,假设油价保持当前的水平。如果3季度的油价升至100美元/桶,那么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长率将下降1.3个百分点;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情绪恶化,降幅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8.
左小蕾 《新财经》2006,(10):25-25
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微小的降温信号都会引起全世界关注美联储8月8日的例会没有再次提升利率,不论是所谓加息周期的结束还是暂停加息,都明确揭示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心,不确定性大大上升。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近的一些变化是否是美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拐点?美国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47):33-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长雷托说,美国政府高筑的债台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雷托在华盛顿欧洲协会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有需要“采取果敢行动减少联邦赤字”。他说美国政府应该采用税务小组提出的建议,一方面借加税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简化税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迅速,但也开始暴露出不少自身固有的阻碍经济发展的顽症。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经济增长前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本文以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储备、短期债务、货币余额与利率等相关金融指标,分析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综合经济风险,并且为新兴经济体的未来的经济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今年首四个月,香港经济表现强劲,零售销售持续上升,出口增长加快,而失业率则处于15个月以来的低位。不过,这可能是此次经济复苏周期的高峰。过去一个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令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交易对手风险升温,  相似文献   

12.
有迹象丧明,在最近的金融市场上,许多被认为已经解决的难题正重新抬头。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40):48-49
欧洲、日本以及全球新兴经济体正试图削弱对美国消费需求的依赖,对此,经济学家指出,此举正合时宜。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逐渐形成,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石油危机为转折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从霸权治理演变为合作治理。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文章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缘起及其演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时报》7月30日】美国的经济衰退是否已经到头?许多迹象表明的确如此,甚至有些经济学家说,美国经济可能已处于复苏状态。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20):33-33
国际金融研究中心(IIF)警告,面对起伏不定及信心欠缺的全球金融市场,新兴经济体仍然脆弱不堪,连拥有庞大外汇储备且经济增长快速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IIF总经理达拉罗表示,警讯包括美国利率攀升、经济降温和通胀的隐忧,都可能影响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健全。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发达国家资产存量丰富,资本价格较低,因而成为资本流出国家,同时,它们通过以资本要素流动为本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客观上造成了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经济体资产存量匮乏,资本价格较高,因而成为资本流入国家,同时,它们通过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迅速积累起大量贸易顺差,随后出于保值目的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从而支撑了后者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可以说,要素流动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微观成因。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要素流动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模型,用以说明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形成机制及失衡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利用实际数据分区域验证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发表讲话称,美国或将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Quartitative Easing)。一石激起干层浪。在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都持续疲软之时,美国即将退出QE的信号触发了国际市场的担忧,各国股市、债市都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回调。  相似文献   

19.
20.
在传统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几乎所有的经典模式都假定,经济增长会导致工资提高;工资提高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线”断定,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问存在着一种反向相关关系:即失业率较低.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