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年桥 《经济师》2007,(12):136-137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焦点之一。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其外源性成因和内源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实现,关系到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沈阳医学院贫困生调查的基础上,对贫困生对贫困的主观看法、贫困生结构、贫困成因、贫困生的思想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导向、社会支持、心理扶持、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库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导致心理贫困.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日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他们因为经济的原因,受到来自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包括社会要加大力度提高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强化自立自强、逆境成才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讨论了其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高校处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已经占了我们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教育在教学体制、学历任务、就业方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导致其贫困生表现出独特的挫折心理.本文从挫折心理的成因出发,为高职贫困生挫折心理的解决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现象及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对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考察,指出构建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重要意义,并着重阐述了构建高校贫困生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后干预这一"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为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部分贫困生却滋长了严重的“等、要、靠”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对贫困生的实际扶助效果.本文分析了这种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等、要、靠”心理的对策,以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玲 《时代经贸》2010,(4):106-107
目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他们因为经济的原因,受到来自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包括社会要加大力度提高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强化自立自强、逆境成才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心爱护贫困生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贫困生心理辅导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各方面的压力,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训练、自我成长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实践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岚 《当代经济》2016,(28):114-115
大学生资助制度是现行高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制度的健全,大学生资助制度日趋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贫困生资助时效性不强、贫困生资格认定困难、资助管理模式单一、资助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吸引社会参与力度不够,以及对贫困生心理扶贫不到位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最大效用,本文就此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培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5年中国高校招生并轨制度开始实行,高校收费持续攀高,除极少数专业外,全部是自费上学。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部分农村或城市的贫困家庭经济压力沉重,没有能力负担大学生的高额学费,这就形成了中国高校特有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由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他们的心理现状、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研究,为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存在一定的相对剥夺感心理,这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比较有关系。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学校应做好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工作和作好贫困生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各高校已基本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如何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一项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应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理论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相应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及权重,使认定工作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完美结合,从而解决了传统认定方法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同时还能促使贫困生在学习、思想、能力及心理等各方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增多。贫困生的问题若没有解决好,不仅会影响贫困生的学业和生活,还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与社会问题,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作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质量、思想状况,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当前高校贫困生生活质量的调查,得出他们的生活基本情况、满意度、健康和思想状况、文化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特征和规律.并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提出相关资助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学校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特殊困难时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并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部分贫困生却滋长了严重的“等、要、靠”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对贫困生的实际扶助效果。本文分析了这种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等、要、靠”心理的对策,以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给与在校大学生的资助给贫困生送来了福音,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而且还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但是,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资助给贫困生的心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完善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以及消除贫困生心理负担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读书难”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群体在高校里数量众多,需要高等院校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建立比较完善的物质帮助体系。但对贫困生所进行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