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的社会语言体系中,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使用普通话,并科学地对其进行推广,同时高校也开始注重对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进行普通话的推广时候,一定要正确地利用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做好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可以在将来的职业中符合当代职业人的需要,还有利于创造一个文明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普通话课程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普通话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进一步认识普通话教学在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方言负迁移作用大,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职教师。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应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学生技能的形成、普通话校园语言的形成和巩固、加强学生口语和朗读能力的训练、精选教学内容和探索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从语音角度测量人们的汉字认知水平,测试中出现的字音误读既反映了应试人受方言影响的程度,也真实地体现了应试人的汉字认知水平.从测试结果看,目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语言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语言能力下滑,有汉字的特殊性、学生汉语规范意识缺位、语言教育的缺陷等多种原因.应提高汉字自身规范化水平,强化高校语言规范意识,改革高校语文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缅北华裔学生为移居缅甸的华人华侨后代,他们一方面要学习所在国的语言以便于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传承祖籍国的语言文化,语言生活现状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南坎华侨学校为调查点,针对华裔学生的语言使用现状进行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华裔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第一语言普遍为汉语方言,汉语语言能力普遍高于缅语和英语,听说能力强于读写能力。在家庭内部、社区内部普遍使用汉语方言,传媒语言的使用则偏向普通话,在政府和医院等正式场合主要使用缅语。华裔学生的语言态度普遍偏向于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Spolsky的家庭语言政策理论为概念基础,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从家庭语言意识、语言实践和语言管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云南瑞丽跨族婚姻家庭的语言政策。结果表明,在语言意识方面,家长最看重普通话,其次是英语,最后是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但在语言实践和语言管理方面,汉语方言最好,其次是普通话,最后是民族语和外语。综合来看,随着代际的出现,普通话的发展趋势最佳,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英语则与这二者相反。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尤其是成年人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受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经常会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发音上。广西的方言也干扰着广西人学英语,特别是关西的壮话和白话。论文探讨广西学生如何克服方言的影响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居民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统计方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小城镇居民的语言生活现状及其语言态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在城镇化、外来人口流动和普通话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普通话与方言共生共处的一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产生负迁移影响的变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吴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尤其是语音差异更大。该文通过对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特点的整理分析,以及吴方言对普通话形成负迁移的成因分析,阐述了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提出了针对吴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是师范生的基本功之一。加强普通话训练,提高师范生语言表达水平责无旁贷。通过诵读古诗词,提高师范生辨析普通话与方言的能力,夯实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普及普通话并推广普通话教育是国家的要求,是国家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因其生源的多样性,在普通话教学和推广上应有自己的独创性,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因爱好施教和因习惯施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使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建立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方言代际传递对于劳动力跨省份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方言的代际传递对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个体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以及更换回归模型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方言代际传递不利于个体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导致劳动力迁移流动的概率降低;另一方面,方言代际传递也对个体的收入能力产生负向影响,从而不利于劳动力跨省份迁移。文章揭示了方言代际传递对劳动力流动的负向影响,对于如何发挥普通话的作用以促进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同时兼顾保护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和习俗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铜陵先秦时属吴国,该地方言类属吴侬软语,颇具特色。铜陵方言四字俗语众多,其中含有虚词"不""里"的词语使用得更是频繁。细究这些词语,并与普通话及其他语言变体相比较,可以研究"不"在词中地位,确定了词中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影响、制约学生选课心理的内部制约因素包括自身学习类型和学习期望,外部制约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受周边群体影响、学校选课指导、网上选课信息与时效、选课自由度等。提高群体选课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高校要针对选修课程进行动态监测,并且进行快速、小范围的网络调查智能分析,指导学生科学选课。  相似文献   

14.
天门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天门方言的词缀和普通话相比,总量更多,形式和用法也更为丰富。文章从天门方言的特殊性出发,重点分析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缀:"的"、"子"、"声"、"气""们数"、"伙里"、"头"和"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的方法得出影响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因素主要有农民工子女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普通话水平、性别、接受教育时间长短、来乌鲁木齐居住时间的长短、个人的语言态度、父母的语言态度、家庭语言环境等,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农民工子女家长、农民工子女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称谓语部分表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为试图通过对其分类,寻找出粤语称谓语变化的类型及其原因。并揭示粤语称谓语源远流长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对方言影响下福州学生汉语发音特点和英语发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福州方言区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发音,提出有效策略,以便纠正和克服发音中母语的负迁移,从而有效改进英语发音。  相似文献   

18.
在对全国10个省14所高职院校1743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十三种不同群体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就业期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来自城市或者农村、学生生源地以及高校所在地等.这五个因素对高职生的就业期望影响显著,可据此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就业并就好业.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是我国现代各民族人民普遍、通用的共同语,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之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将有利于加强各地、各民族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同时也是体现一个企业或集团素质的直接窗口。在普通话训练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先了解学生的语言现状;其次,要掌握好发音部位,对照学习;最后,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增强竞争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特殊群体学生逐年增多,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对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的深入研究极具重要性和迫切性。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因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障碍,身体异常以及其他情况等所可能产生的适应不良、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群体。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应尽快建立特殊群学生体管理制度以及特殊群体学生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