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代理型治理与剥夺型治理并存的问题,我国目前设立的独立董事制度尚未完全具备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一套与独立董事相呼应的运行机制,创建独立董事制度功能释放的基础条件和环境,通过独立董事与其他制度的有机衔接与互补,逐渐解决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翟锋 《上海企业》2013,(1):67-69
在一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制度是内部人或者集中控制类型时,对中小股东保护——而非增强管理责任问题就成为一个公司治理的首要命题。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直接决定控制权结构。在中国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下,"所有"与"控制"不分离,反而更加集中,控股股东就可能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在一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制度是内部人或者集中控制类型时,对中小股东保护——而非增强管理责  相似文献   

3.
张泓 《特区财会》2001,(12):20-22
从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规律看,企业的控制权通常掌握在较大的股东和管理者手中。从取得控制的过程看,他们都掌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掌握着公司的内部信息。人们将这些掌握着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人(包括大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称为“内部人”。而实际上,“内部人”是泛指大股东或经营者。这个概念的实质是指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和控制权的人。国企经营者在自己所经营的企业,也是掌握企业内部信息,掌握着企业决策权和控制权,符合“内部人”特征。“内部人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利用其“内部人”身份通过与员工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合法权益。而实际上,我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中的内部人员主要是经理人员,而职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参加公司决策和影响分配。  相似文献   

4.
“揭开公司面纱”是公司独立人格原则的例外,是一种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与权利的平衡。由于一人公司的特性,其股东作为公司的意志机关与公司人格更容易混同。建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本质基于人格混同,包括顺向和逆向的混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人公司股东以其名义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对公司的效力,法律并无明文规定,可依循“揭开公司面纱”的法理基础和逻辑予以分析并判断,以实现矫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大多企业逐渐建立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施展手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范围的“经理革命”证明 ,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对促进企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然而这一结构日益暴露出“代理成本”问题。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存在委托和代理关系 ,而这种由代理关系产生的股东或公司债券人与公司董事、经理之间的利害冲突衍生了“代理问题”。代理成本过高和“内部人控制”制度紧密相连。所谓内部人 ,是指企业内部掌握了企业监控权的经理人。随着“经理革命”的影响 ,企业资产所有者不再经营企业的运…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及作用公司制度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特征是: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公司经营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导致了职业经理的出现,而股权的高度分散使股东再难象以前那样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两权分离和所有者监督的弱化容易导致公司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损害股东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思索和研究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与缺陷。独立董事制度的出现就是一项弥补公司治理结构不足,控制和平衡执行董事和经理人权利的有效制度。具体表现如下:(一)独…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实施以来,有限公司股东权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诉至人民法院的纠纷中,相当高的比例是股权纠纷。如何确认股东权,在股东权的确认中,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各具有何种意义?公司法修订草案第32条第二款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但是,股东名册所记载股东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这一规定是现行公司法中所没有的,它将对认定股东权产生影响。本文试就股东名册登记和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同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上个世纪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有过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主流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它有损于股东的长远利益,也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内部人控制”情形应当努力去避免。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内部人控制”并不等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所谓“内部人控制”的许多案例,就不存在损害股东和企业长期利益的问题。不过,这种看法,也首先认同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企业“内部人控制”有没有这一点上,既有的理论观点是没有分歧的。由此来看,“内部人控制”是种真实可信的存在,它当然可以也应当成为理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投资、过分的在职消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又使得“内部人”控制着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在经营者利益的驱动下势必会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0.
陈涛 《浙江审计》2001,(8):28-29
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现下应国家审计机关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采用的是“双重领导模式”,既受本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的监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管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审机构转向对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负责这一形式,该形式能减少股东经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从根本上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导致尚未流通的国有股比重高达4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达80%。国有股股东实际上操纵了公司的一切.董事、监事全由国有股股东委派.公司机构间无法形成制约关系。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 ,一方面董事会成员中董事“不董事”的情况比较普遍 ,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 ,董事会中的成员大部分就是公司的经理 ,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 ,董事会和经理合谋操纵财务报告。即使董事会成员主要不是由公司经理组成 ,由于我国目前董事会成员都是大股东所派 ,仅代表大股东的利益 ,“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 ,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合谋操纵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在当前情况下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加强董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 ,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监管逐渐走向规范作好了准备,也使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议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独立董事作为公司的外部非执行董事,其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外部非利益相关来防范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规范公司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独立董事是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其独立性,如何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所在。笔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张伟 《上市公司》2001,(1):18-21
胜利股份股权之争已经硝烟散去,但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股标委托书征集案例,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公司法上,股东的肌投标委托书制度是供鉴民法上的代理制度而来,因此,所谓委托书就是股东在不能亲自出席股东大会时,由其局面签署的委托他人代理出席的授权件。特快上制度设立的初衷仅是为了方便股东行使表决权,使股东召开易达法定人数,提高公司运作效率,但制度一经产生,也就不再随人的而转移,它依其本身的性质为其自身开辟前进的道路,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当大型股份公司成为当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角时,委托书高度的独立价值也就日益凸现,在当代,特快上制度在保证股东大会机能的发挥、改善公司“内部人”控制、保障中小股东权利的行使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自9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在研究中国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体制转轨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范畴。意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掌握公司决策、管理大权并拥有信息优势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称“内部人”),在委托代理制尚不健全并存在漏洞的前提下,由于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家族利益,往往偏离股东利益要求,产生过分的在职消费、行为短期化、工资侵蚀利润等行为,甚至把国有资产当作自己“寻租”的猎物,侵吞、蚕食国有资产。这种“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6.
范丽霞  刘焉  李铁威 《活力》2004,(8):116-116
现代公司区别于传统公司的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专业的经理层人员而非股东负责公司的经营,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制度,这种代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司的高效运作,但也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代理人问题或称“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而影响公司绩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自独立董事出现以来,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容置喙的作用。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独立董事失职事件引发了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杈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独立董事制度正是为弥补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监督职能不足而引入的。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如何保持独立性、发挥关键作用保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约独立董事行权的因素出发,探讨独立董事如何超越困境、保持独立,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独立董事出现以来,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容置喙的作用。然而,“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独立董事失职事件引发了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杈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独立董事制度正是为弥补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监督职能不足而引入的。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如何保持独立性、发挥关键作用保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约独立董事行权的因素出发,探讨独立董事如何超越困境、保持独立,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司登记机关要求自然人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以下统称“公司股东”)到现场签字,已经成为公司登记审查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实践问题。一方面,公司登记机关要求公司股东到现场签字,会给公司股东带来诸多不便,股东往往不愿配合:  相似文献   

20.
赵辉 《企业活力》2007,(7):20-22
<正>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依照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公司是利害关系人,应是真正的原告,但这种诉讼中法律却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对不法侵害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特殊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何在,或者说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法律价值?“法律概念除了非常技术性的规定之外,都负荷着价值。”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之初的价值目的,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应遵循的价值导向,对于指导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对于评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设计的优劣,以及指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