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与“应当”的分离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分离。如何理解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对待“是”与“应当”的问题。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在生态伦理的视角下“是”与“应当”也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流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斑马经济”与“小狗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狗经济”与“斑马 经济”的本质区别是,用 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 部管理关系;产品的零部件 由内配转化为外配,由垄断 性配套转化为竞争性配套。 “小狗经济” 的活力远远 大于“斑马经济”。将来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小狗经济”将会打败“斑马经济”。  相似文献   

3.
连洁 《魅力中国》2013,(6):55-5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天人一体”“天人之分”“天人相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实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而研究天人关系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明确人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定位更重要。人应当在应对当前的天灾人祸中,有大智慧、大胸怀,对天地万物负责,对人类自身负责。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农”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出现,实质上说明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已经不能容纳现代生产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跳出农业、农村、农民的范围,必须从根本上转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整个社会经济应从农村向城市化转换,走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居民,传统农业变城郊型农业,“老三农”变为“新三农”,供销社的服务对象、内容、领域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就苏南经  相似文献   

6.
“百强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如今在关注它们的成绩时。更应把目光投向它们的“烦恼”。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是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而不是“一亩地用掉了七分田”式的发展,更不是“一地致富。八方遭殃”、“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定位理论自1972年推出后就风靡全球。在中国,定位更成为企业家及策划人的“尚方宝剑”,赋予“神圣”色彩的定位让消费者知道品牌的位置所在,清晰品牌的与众不同,让品牌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独树一帜,为品牌找到了“安身之处”,所有这一切使定位理论为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两山”理论中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有机统一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理论,蕴含了自然财富与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双向转化的内在机理。江西省上饶市全力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的实践与“两山”双向转化的内在机理高度契合,在打通“两山”双向转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全力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要完善“两山”双向转化的市场机制、创新思路丰富山岳型景区旅游业态、做足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加快推进文旅IP价值链孵化工作、加快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体经济》2010,(3):36-39
在以色列,有一种被称为“基布兹”(KIB—BUTZ)的农业合作组织,规模虽没有中国当年的人民公社大,但其姓“公”不姓“私”、姓“社”不姓“资”的性质比起中国的人民公社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故熟悉以色列“基布兹”的中国人都称它为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0.
石庆利 《魅力中国》2013,(16):33-33,34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的理论为代表,认为“死亡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生命过程”,“要在意识中清理出真实的死亡结构的死亡意识”,以此达到人的本真的存在。中西死亡意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从中西方传统的死亡理论中.都能找到建构现代化人格的死亡意识的资源,在当下现实生存状态中,有效消解人类与生俱来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11.
方名松 《老区建设》2006,(10):44-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新农村建设“输血”的同时,更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造血”。为什么“造血”更重于“输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达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诸种要素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德为要”,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在全市着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共同谋求“三新”目标的进程中,石楼作为经济最为落后的农业县份,无论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都十分传统。象这样的农业县,要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必须首先实现传统农业新型化。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一大特征。对此理解往往产生两种偏颇认识,即不顾生态文明的老路和消极对待生态文明的歧途。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维将人与自然界概括为“顺从”与“改良”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同志则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深化拓展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当全面理解人类顺从自然界和“改良”、改造自然界的协同关系,树立以顺从为前提、以“改良”、改造为手段展开生态建设的辩证思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同时,进一步领会“守攻协同”的绿色现代化理念和实践是对共产主义准则的极大丰富,要不断运用科学技术进步升华人与自然相交换的多层次循环经济,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浪潮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在增长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从美国开始并在世界各国兴起,形成了一次“新经济”的浪潮。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人传统的增长方式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经济,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关于"中国模式"的众多问题加以思考,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改革理论与发展道路的认知态度的演变中进行分析,到底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更能发展本国经济;是拉美模式还是中国模式更能吸引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的眼光;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更能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条件和“要素组合优势” 讨论中国的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实质上是讨论中国的现代经济增长问题。钱纳里将工业化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工业化或现代经济增长的“启动”,依赖于一系列相关要素,如市场需求、资本积累、近现代工业技术的引入、能够从传统农业脱离且受过某种职业训练的劳动力等。有关的制度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并提供可预期的保障。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启动和推进同样依赖于这些一般条件,但是能够显示其特点的,则是这个进程中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法论。准确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第二个结合”是一次思想解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国特色”的道路根基,“中国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根基,“两个结合”使二者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根基。只有立足“两个结合”,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