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管理》2007,(5):34-35
从2005年7月海信与原科龙控股方顾军达成收购科龙意向,到2006年4同24日科龙电器正式宣布海信以6.8亿元完成对顾所持科龙股份的收购,再到2006年12月14日实现股权过户真正完成收购,前后历经17个月……这起中国家电业迄今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且一度不被看好的并购案才算最后板上钉钉。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9月海信集团从顾雏军手上接管科龙后,更名后的海信科龙,在新老板手中公司高管震荡不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频繁更换的几任总裁,以及海信系的其他高层并没能从业务上提升科龙,而只是把这种高管换血的闹剧不断演绎下去。  相似文献   

3.
与格林柯尔之间的股权过户还没有正式完成,海信已经迫不及待地迈出多品牌运作的步伐。代表“科技”、“精神”、“活力”.“进取”、“文化”和“人才”的海信橙色点移入科龙的标志,替代科龙红色的一笔,形成科龙具有海信橙色基因的新标志。不过,有专家指出,国内家电业鲜有多品牌运作成功的案例,海信方面最终能投入多大力度去经营科龙与容声两个品牌,尚待观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婕 《经营者》2006,(4):17-17
3个月,海信让科龙宛若新生,这是并购带来的活力,也是成功的经营管理带来的活力。不过业界还是要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要彻底拯救科龙,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丁洪 《财会通讯》2009,(3):101-102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 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方的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之母公司——海信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6.8亿元最终完成对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的收购,股权过户手续计划在2006年5月1日前正式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代》2005,(10):20-20
海信正式掌管科龙电器科龙电器9月16日发布公告称,以9亿元的价格,将顾雏军控制下的格林柯尔所持的26.4%科龙股份转让给海信。自此,海信将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并将拥有科龙A股、H股以及海信电器3家上市公司,从而形成一个经营范围覆盖从黑电到白电、通信、IT数码乃至地产的股市新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3日,科龙2006年年报出炉,这家曾经被“下了病危通知”的企业虽然宣告盈利,但距离海信以及公众的心理预期还相差甚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2007年年底海信就会完全恢复正常。”汤业国说。虽然汤业国对科龙充满信心,但对于刚刚恢复元气的科龙来说,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整合科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难过的坎。  相似文献   

9.
沸沸扬扬了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4月21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定了股份转让补充协议,前者将所持有26.45%的科龙电器股份以6.8亿元价格转让给后者。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拯救科龙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汤业国:海信只投入了3.01个亿给科龙.而当时科龙一个月的工资和费用就是7000万.还要付供应商的欠款等等.所以当时非常大的问题是资金。当时科龙库存的材料半成品有30多个亿.却一个产品也生产不出来.要让库存流动起来.又不能形成新库存。  相似文献   

11.
沉浮     
《中国企业家》2008,(24):23-23
海信科龙总裁辞职 海信科龙(ST科龙,000921)总裁王士磊12月3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职务。目前公司董事会已着手董事候选人的提名和总裁人选的聘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刚  贺大卓 《英才》2008,(1):40-48
2007年3月底之前,海信集团与海信科龙的资产重组将尘埃落定。发生在2005年前后中国制造业足以影响行业格局的两起重大并购事件——联想收购IBM PC部门、海信收购“问题科龙”,即使在2年以后,仍然足够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度创新盛典暨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最近落下帷幕,冰箱类的"最佳外观奖"被海信科龙旗下的容声冰箱夺得。  相似文献   

14.
从单兵突进到抱团出击,这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变化。 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股权过户手续计划在“五一”前完成,至此,被业界广泛关注的海信并  相似文献   

15.
尽管科龙已经接近正常运转,但股权转让和债务问题眼下还处在胶着状态。对于这场涉及多方利益的并购战,科龙输不起,海信也输不起  相似文献   

16.
一家平静如水、一贯稳健的公司,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走上并购、扩张的道路,究竟是福是祸? 沸沸扬扬了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4月21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定了股份转让补充协议, 前者将所持有26.43%的科龙电器股份以6.8亿元价格转让给后者。这是国内家电业迄今为止并购资产规模最大、收购价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6日,科龙电器召开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由海信推选的9位董事候选人顺利当选,在随后的董事会上,汤业国当选为科龙电器董事长,苏玉涛当选为执行总裁。历经9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这一国内家电业迄今为止并购资产规模最大、收购价格最高也是并购重组程度最复杂的收购案的棘手之处在于,科龙电器是一家濒临破产、诉讼缠身、股权冻结、账户被封、大股东人身自由受限等的企业,海信空调对其实行股权收购应该说是冒很大风险的,其并购利益何在,动机若何?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并购预期协同效应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借助发布科龙新标志的机会,海信集团同时正式启动全新的多品牌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科龙”将专注于空调,“容声“将专注于冰箱,而“海信”则是集团品牌,也是涵盖电视、手机、空调、冰箱等多个产品的综合品牌。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8,(1):47-47
让汤业国感到欣慰的是,即使是老科龙的员工,如今对海信的信任感也大大提高了。一位科龙老员工对《英才》记者表示:“整个公司,我个人觉得变化比较大的是性强了,销量也一直在破纪录。现在科龙是真正踏踏实实在做。”  相似文献   

20.
家电     
《中外管理》2006,(6):22-22
海尔洗衣机再创新标准;TCL国际化整合露曙光;海信人马全面进驻科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