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目的应当是形成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改革上市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改革具备可行性。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约而同选择了整体上市模式。但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整体上市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本文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上的弊端,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的挑战及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瑛 《消费导刊》2009,(7):95-96
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效途径,但上市之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的金融改革将聚焦银行业,其中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北京金融街商会、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于2004年3月28日在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举办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研讨会,来自首都经济金融界的近一百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有: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选择;2.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3.国有商业银行如何上市等。与会者认为,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能绕行的堡垒,它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方式上,金融管理层的改革思路为:先把国有独资银行转变为国有绝对控股型商业银行,然后筹划上市,逐步使它们成为社会公众型银行。且现已在改革进行中。本文提出了不赞成绝对控股思路的主要理由,认为必须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放开限制,并且在国有商业银行外部放手发展民营银行,为国有银行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晓潞 《商业科技》2007,(1X):52-5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方式上,金融管理层的改革思路为:先把国有独资银行转变为国有绝对控股型商业银行,然后筹划上市,逐步使它们成为社会公众型银行。且现已在改革进行中。本文提出了不赞成绝对控骰思路的主要理由,认为必须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放开限制,并且在国有商业银行外部放手发展民营银行,为国有银行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财务重组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恢复其偿债能力,而改善资产负债表的举措包括向银行所有者、新投资者或政府筹集新的资本,减免银行债务,提高问题贷款和抵押品的回收价值等。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银行业整体重组的背景下,我们总结商业银行财务重组的成效,针对财务重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的财务重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5年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上市年”。经过多年的准备,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首的国有商业银行终于初步具备上市条件,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热身”准备。而6月28日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香港挂牌上市“试水成功”,则正式拉开了上市热潮的序幕,从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的银行改革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但这个成果的内容仍然遭到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上市后现阶段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公司治理的若干思路,最后结合中国银行上市后的公司治理改革的案例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最终上市是银行业在与国际接轨中谋求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商业银行上市有政策面上的支持 ,其自身的功能效应也十分明显。产权制度创新 ,法人治理结构变革是上市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还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以便顺利实现这场战略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黄英伟 《市场周刊》2005,(45):48-49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涌入,股份制银行迅猛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这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过高,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竞争力,有关专家指出:能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最大威胁的是由银行坏帐形成的金融隐患。快速有效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为了中行、建行的重组上市,有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但这次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所收购的不良资产是商业化收购。笔认为,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快速、有效处置好这次商业收购的不良资产,必须确立一个新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在3至5年内,实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整体上市?毫无疑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将首先为其自身发展带来与现在大为不同的新局面。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它们的上市对股市和企业的发展也将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突破口应放在有条件的省级分行,其目标模式应为国有独资总行+股份制银行+分支行。其可操作性步骤为:将省级以下分支机构进行重组与兼并;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改组为四家国有独资总行;对部分条件成熟的省级分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由总行控股的子公司;将符合上市要求的上市发行股票。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突破口应放在有条件的省级分行,其目标模式应为国有独资总行 股份制银行 分支行,其可操作性步骤为:将省级以下分支机构进行重组与兼并;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改组为四家国有独资总行;对部分条件成熟的省级分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由总行控股的子公司;将符合上市要求的上市发行股票。  相似文献   

14.
近几个月,国内金融界的一大争论焦点莫过于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孰得孰失,“国资贱卖”论、“肥水不流外人田”论和“引资有理”论自执其词,政界、商界和学界各有主张。而伴随着这场精彩争论,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引资和上市的改制三部曲仍在继续上演:继交通银行率先实现香港上市后,中国建设银行也完成了全球首次公开发行和香港上市:而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先后与其各自的外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难题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王浩 《财贸研究》2003,(4):82-8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目前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关于国有银行上市讨论比较集中的三大难点(历史包袱、产权改革、融资规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在阐述论点时,澄清了一些有关国有银行上市片面的和不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范明  王维玲 《商业研究》2006,(12):148-150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已成为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银行由于原有政策性因素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低下,其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将有别于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农业银行上市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股份制改革模式、业务管理、实力提升渠道和上市方案出发,结合农业银行自身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商》2014,(44):30-30
我国的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是在2006年的年底,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威胁和挑战,我国的国有银行必须逐渐实施股份制改革进而实现上市。然而国有银行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薪酬体制的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直接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薪酬制度改革和广大银行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此。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薪酬制度不完善,所有很难留住人才。各银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实竞争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保持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他们的薪酬管理水平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吸引并且留住一些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家洪 《商业研究》2005,(21):84-86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崔莉  孔刘柳 《市场周刊》2004,(12):66-67,61
在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已成为热门话题,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加快上市步伐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离上市所需要的条件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上市之前还应明确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途径,方式,上市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评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一系列财务重组改革后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一大亮点。在2006年我国银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之际,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得失,提出银行业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