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娄底地区作为全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试验区之一,五年来,行署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攻关,产生了一批有新思路、新见解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初步走上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城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连接城乡的桥梁与纽带,发展农村小城镇对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湖北磨市镇的研究表明,资源的持续利用是资源型农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资源型农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关注资源的边际分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江平 《农村经济》2003,(7):54-55
1 我国西部农村能源建设问题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能源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是能源的极度缺乏 ,另一方面是能源的大量浪费。在西部地区 ,农户生活用燃料大部或全部依靠向森林索取薪柴 ,导致西部山区森林、植被恢复较慢 ,环境逐渐恶化 ,这种直接燃烧薪柴或作物秸秆因其热效低而造成了每年约有 1亿吨生物质能源被浪费掉。另外 ,在西部农村中人畜禽等粪便、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所含的生物质能源的浪费 ,每年约有 1亿吨。这两项共 2亿吨生物质能源 ,相当于 0 5 6亿吨标准煤 ,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 ,西部地区的植被恢复、生态保护和农业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在半干旱区,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滞后。仔细分析,水资源缺乏则是制约半干旱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核心因素。近几年以来,尤其在甘肃,集水农业大范围的推广,为半干旱区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一、半干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分析继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也引起人们注目。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登博斯宣言》中明确阐明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缩写为SARD)的涵义。SARD包含三个基本目标:一是粮食持续…  相似文献   

5.
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村城市化及其协同效应带来区域资源利用模式变革、进而引发全新的资源持续利用问题。阐述了农村城市化基本理念、分析了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运行机制及农村城市化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革.进而探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经济发达,但也面临着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问题。近年来,加拿大为促进本国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其中包括提倡跨部门支持农村发展的《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从1998年开始实施。此计划确定了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帮助农民获得政府项目和服务、金融资源和医疗保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村青年就业和教育机会《。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内容。建立跨部门农业工作组为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在农村发展问题上的工作,加拿大组成了由农业部牵…  相似文献   

7.
一、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加剧,并形成一个复杂的与发展因果共生的综合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部门或行业前后向联系效应,资源与环境问题已在某种经济组合体中产生出整体负效果;二是区域、国际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转移和相互影响,使得环境问题从…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农村地区奔小康与经济结构转变柯炳生中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各种资源较为丰富,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商品农产品的重点产区。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四川省江油市(县级市)农村的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9.
持续农业是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农业模式。它的含义是: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和营养,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持续农业的战略目标是:一是吃饱和穿暖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当前能源、原材料、资源瓶颈的有效手段。唐山市通过大力发展中型沼气池,在农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以沼气、生物能和太阳能等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缓解了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短缺的状况,满足了部分农民对高品位能源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契合点,试图找出低碳旅游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出路。[方法]文章通过对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契合分析,从低碳视角下反应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结果]缺少低碳性旅游消费,低碳旅游产品较少,旅游设施尚未低碳性及缺乏以政府为主导的低碳生态游的规划等问题。提出重构低碳旅游消费链,挖掘低碳消费的非物质内涵,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与实践,相关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低碳技术和设施的研发等4个方面的建议指导意见。[结论]在低碳视角下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应从政府、技术、公众意识及旅游消费等多方面着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针对生态旅游在我国20余年的发展中,未能达到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沦为经营者揽客金字招牌的问题,对其内在原因和深层次矛盾进行系统分析,为生态旅游良性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提出背景入手,以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从生态旅游性质、消费者群体、消费资源对象3个视角对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传统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模式的定位存在先天缺陷,限制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使其无法肩负起引导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传统生态旅游"小众化专项旅游"的特征无法满足国民对旅游消费的狂热需求,靠限制消费规模和道德约束无法解决旅游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对游客筛选也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结论]打破旅游经济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获益两者协调共生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生态林,大力发展节水工程,保护耕地,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模式等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1)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结论]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旅游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以浙江省为例,针对该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特征及制约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居民旅游受经济收入、市场现状、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示范效应及财政民生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该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具有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动机多元化,消费总量较大、人均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消费形式多样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培育科学旅游消费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旅游消费能力,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完善市场体制,及加强政府对农村居民旅游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该省农村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建立全国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制度,并从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性安排进行了阐述:一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思想体系,提出资源消耗应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自然资源当作资产管理;二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应研究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观,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模型;三是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的制度框架,强调要建立重要农业资源监测体系,摸清农业资源底数,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农业资源评价和报告。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情,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11个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69个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00-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建立在单一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消费尽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巨大,但传统消费观念、方式的不科学性对环境影响也是难以弥补的。可持续消费凸现出消费的公正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消费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政府职能与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的宏观指导、管理和服务三大职能发出,探讨了为促进海洋捕捞业持续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当前需要采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