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 《商场现代化》2007,(7):106-107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提出资源整合这条途径。企业资源整合是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物流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物流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整体规模效益的效果的手段。本文把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细分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包括能力资源整合、客户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途径是建立物流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台州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归纳了台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过程存在业务整合难度大、物流企业协作联盟受阻、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不匹配、物流专业人才整合途径相对缺乏等问题,运用了典型案例、纳什均衡、剧场模型等方法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汽车物流发展水平与汽车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相称,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成本过高.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物流整体水平,关键是要整合汽车物流资源,只有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制造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多赢.具体来说,就是以物流人才培养为基础,通过汽车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培育、壮大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关联汽车集团之间的资源,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各物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良性竞争;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性和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模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物流组织,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本文在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经济含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第三方物流规模经济的内外部支撑条件,认为内部支撑条件包括生产技术、资本和管理组织能力,外部支撑条件包括市场需求规模、市场范围和市场交易效率。从解决支撑条件的途径提出我国第三方物流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戴定一 《市场周刊》2005,(27):20-20
(接上期)三、物流企业在整合与改造中壮大据预测,2004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增长超过20%。重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资源整合。网络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朱长征 《商场现代化》2007,(29):146-147
现今,中国邮政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提高邮政物流业务的竞争力还很模糊,没有一个统一的思路。本文在充分分析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优劣势的基础上,从业务资源整合、组织结构调整、客户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和外部资源整合五个方面提出了邮政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国有商贸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与实力迅速增长。然而,由于旧有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始终存在"大而全、小而全、资源分散"的问题,缺乏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推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国有商贸流通企业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现状,着重阐述了企业进行内、外部资源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参与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各种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第三方中小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并通过CLPV矩阵,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四种不同的市场态势,即抑制性、杠杆效应、问题性和脆弱性;最后针对处于不同市场态势下的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提出了四种资源整合对策,即弱弱联合、发展一体化物流、并购、以强带弱,以形成最优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9.
尽管长江三角洲区域在物流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政府与有关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调、规划、物流资源整合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充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人才匮乏。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观念,加强政府与有关组织合作,合理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速培养物流人才,这样才能构建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雅男 《商业研究》2004,(13):171-173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物流的管理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整合物流可以将企业供应链中某一部分或全部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配送环节委托给一个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办理。为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我国应着重从发展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强化供应链、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入手,努力克服整合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障碍,积极推进整合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一种第四方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的整合决策模型,并提供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整合决策模型在第四方物流资源整合优化问题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与货物有关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现在这种形态主导着世界物流业发展。其把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包括仓储、运输等)系统化、集成化,对它们的功能进行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具有增值功能的网络体系。通过加强物流仓储、分拣、包装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直接渗入企业物流链的内部,提供从系统分析、物流链设计、成本分析到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出现众多的国内外物流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局势,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规模不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竞争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上。如何通过联盟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已成为瞩目焦点。本文试图通过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第三方物流联盟的背景、可行性、方式以及风险防范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必须加快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着手,根据物流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具体在信息技术、体系结构、人力资源、建立物流联盟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总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资源整合与粮食现代物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油加工转化企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竞争和整合,"小、弱、散"问题依然存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念淡薄,因此整合资源、建立物流联盟、实施先进的企业管理对于促进粮食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文从粮油加工企业的角度谈物流资源整合问题,指出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企图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粮油加工转化与粮食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系统优化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方法,基于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物流资源的类型、表现形式、整合方法的研究,构建理论模型,为建立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打下技术基础;并分析探讨江苏省不同区域物流企业资源整合价值链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地提出对本省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整合的视角下,分析襄阳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该地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襄阳市及面临同样环境的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源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行业--物流,近年来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对物流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已达数十万家,但普遍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还不足以称为"物流企业".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加速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全面实施物流供应链联盟整合模式是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主要有以管理咨询公司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公司为龙头、以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龙头、以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机构为龙头和以大型连锁企业总部配送中心为龙头等五种供应链联盟整合实践模式。文章提出,这五种模式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企业间的自主竞争行为而发展形成的,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物流资源,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契约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作为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WTO后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抢滩国内市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并发展壮大,其重要途径就是实现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整合资源优势,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本文从经济学入手对物流联盟的实施可行性予以分析,并提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物流联盟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