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土地合理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是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必须全方位的进行整理潜力分析,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完整地涵盖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在阐述其潜力涵义的基础上,选用19项潜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从而得到所要评价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值,论证整理项目适宜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措施。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人均用地面积偏高和旧屋闲置严重等现象,结合区域人均居民点用地和城镇体系规划标准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AHP法对其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9074.45 hm~2,现实潜力为2439.34 hm~2,说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经对整理现实潜力的分等评级,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整理现实潜力低比例、中比例、高比例3个区,以期为该县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及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嘉善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嘉善县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潜力及其资金筹集途径的分析.作者对如何协调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论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新方法。新的潜力测算方法首先按照各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户均宅基地标准,然后以宅基地用地占农村居民点的比例进行修正,估算出规划期末实际需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而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拟就有效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①。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量大,容积率低,生活设施差,生产与生活缺少功能分区,已对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浪费严重,宅基地面积超标、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项目,是实现耕地面积占补平衡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现状,特别是整理潜力评价分析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潜力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必须能够全方位涵盖其综合效益的内涵,全面计算影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的所有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该文以奈门沁村为例,运用定性、定量、动态及实证研究方法,确定所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大小。  相似文献   

11.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宅基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现行制度及政策,揭示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内涵与实质,梳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相关规定的内在矛盾和各地在实践中的不同做法,分析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制度有意回避了宅基地继承的明确,不仅法律体系存在内部矛盾,也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不符。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制度没有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做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导致各类损害农民利益事件的发生。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的实物继承和货币继承制度;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集体成员权和户籍归属的脱钩,明确“权随人走”,保护农民对宅基地的合法权利,让农民放心进城。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研究更是重中之重.运用C-D函数修正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模型,并将最优化理论、方法与集约度问题相结合,探讨最优集约度问题,为充分释放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弄清楚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的规律性,找出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随时间变化的驱动力,本文以青岛市2000—2003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依据,选取10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青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动态因素和社会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实约束,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住宅用途入市的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机制,赋能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允许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受到宅基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用途的限制,试点地区的改革探索整体上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延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从商业和工业用途拓展到住宅用途入市,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公开交易,城乡居民均可成为使用权主体,入市收益缴纳相关税费后由农民和集体共同分享。研究结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城乡住宅用地具有平等的财产权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以保障农户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不增加合法占用宅基地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基本前提,重点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多元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的具体含义,并为续期制度的构建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采用规范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续期的沿革与变迁,并考察域外的规定。研究结果:(1)自动续期表明了立法者对业主居住权益的保障,但仍留下许多问题未能解决;(2)这些遗留问题将对业主重建决议、房产税改革、以房养老的推行产生负面影响;(3)域外续期制度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存在显著差异,无法在制度的价值取向层面取得一致,但在技术细节上仍可资借鉴。研究结论:(1)可采用分类型有偿续期的方式,设置一定的免征标准;(2)如个人住房房产税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税源,也可适用统一的无偿或廉价续期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含山县1995年以来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变更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相关政策、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与家庭是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含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