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茜 《中国外资》2013,(6):174-175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对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对海淀区城乡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逐步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域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中原崛起背景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推进户籍制度创新、推进完善支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创新、推进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以促使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的金融模式,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形成,这就要求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金融体系的完善,通过完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金融结构,实现城乡之间更为平衡的发展。载完善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发展模式过程中尤其是要注重农村金融结构的相关问题,加大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培养现代化的农民和新型的农村。本文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探讨金融机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农村地区城镇化顺利进行的一项关键措施。要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政府办学观念,制定基础教育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学生群体的分布状况,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和福利待遇水平;制定“优秀教育资源进农村学校”计划,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农村学生到城镇环境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纲要》提出,要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为什么《纲要》中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到如此高的程度和位置?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赵锦辉博士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站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看,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相似文献   

6.
基于构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1年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但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率低.城乡教育质量悬殊、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河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河南省应当从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市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对推进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以及推动新一轮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从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探究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蒲伟芬 《中国外资》2012,(10):214-215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市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对推进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以及推动新一轮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从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探究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成都市有1028.4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662.75万,非农业人口365.73万,是比较典型的大都市带大郊区,其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成都市确定在新都县新繁镇、大邑县安仁镇、温江区永宁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新民居建设的成功探索,逐步推进主城区扩张、县城扩容、中心镇扩大、中心村扩村,对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葛敦禄 《上海金融》2002,(12):43-44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巳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文章结合浙江金华市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金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本报告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深入论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归纳新世纪以来国家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及其成效,客观揭示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及财政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近中期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本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突出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着力完善支持现代农业的财政政策体系;三是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四是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即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先后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高效农业、壮大二三产业等举措, 拓展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和奠定物质基础.尤其是通过发展市场商贸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力进城务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即墨市先后培训农民 21万人,向二三产业转移15万人,其中市场、商场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达5万个,围绕市场从事餐饮、住宿、运输等服务人员达8万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兴双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思想后,甘肃省政府于2009年初把金昌市确定为全省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金昌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相关系数法,对中部城市群湘鄂赣三省工业和服务业产业总体分工格局、各细分产业结构相似度、区位熵、产业转移指标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省存在规划各自为政、产业同构性强、分工格局同化、产业集群程度低、传统产业优势下降等问题。基于上述实证分析及国外产业一体化经验,本文提出应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共建区域产业联合规划,错位承接产业转移、重构产业分工链条,加快产业整合、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体系,以推进三省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统筹城乡规划化背景下,重点从城乡一体化实施意义及所需注意问题两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浅析,以期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雯 《甘肃金融》2014,(3):56-58
城乡一体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使传统的农村经济发生了根本蜕变。主动与城乡一体化对接,进一步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在支持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谋求自己更好的发展途径,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十年的发展,不仅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而且初步实现了农村地区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在这期间,公共财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隔十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新时期的又一次深化。同时对公共财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各大城市,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能紧跟改革步伐,切实的发挥了其在“三农”建设中的作用。相比而言.甘肃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建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外部及法律规范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甘肃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持续建设、发展的思路。希望从不同方面更好的了解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为甘肃农村金融的发展营造一个更优越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2013,(1):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稳定增长的中央财政"三农"投入保障机制,创造了一个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形势最好、农民得实惠最多的黄金期。站在新的历史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