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英  史建忠 《中国西部》2014,(19):130-137
<正>提起昔阳,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寨,而说到昔阳古八景之首的"石马寒云",一般人却知之甚少。从昔阳县城驱车,一路怪石嶙峋,清泉绕流,随着窗外景色的变化,颇有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之感,石马村的石马山,石马山上的石马寺就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视野,虽不是碧顶红墙的高大殿堂,但更具山区小寺的清雅、秀静。不同于云岗、龙门几处著名石窟的皇宫气派,这里更像"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  相似文献   

2.
《重庆与世界》2015,(15):54-55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刻艺术的总称,内含唐宋石刻造像70余处,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昆熙  猫小喵 《中国西部》2015,(12):74-85
公元892年,在大足北山的山谷中,黎明的寂静被凿石声打破了,随后凿石声越来越密集,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由此,这凿石声在大足境内响了近四百年。一千多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4月,杨家骆、马衡、顾颉刚,这些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专家,从当时中国的临时首都重庆出发,前往一百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大足县,考察一个在宝顶山上被当地人称作大佛湾的地方。他们穿过一条淹没在荒草丛中的林荫小道,顺着狭窄湿滑的石梯攀上谷顶,一个奇妙的神话般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一尊尊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带领着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触摸历史的印记。大足石刻,这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在乱石杂草和历史的烟尘中淹没了千年之后,抖落历史的尘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石窟艺术最早源于古印度,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筠  王鑫  杜妮  何林隆 《中国西部》2015,(11):14-15
<正>在遥远的古代,位于川南丘陵地带的泸县,不断充当着中国古典文化避难所的角色,这片蜀道尽头的巴山蜀水,从山崖至地下,从河畔至村口,无不保留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身影。也许,在千年的时光暗换中,泸县的绝代风华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但当艺术的春风吹散盆地上空的云雾之后,我们就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窥见到一个风雅千年的泸县。在泸县,上百座明清时期的石刻龙桥静静地卧在乡野水畔,沿  相似文献   

6.
佛艺人生     
檀木,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沉稳庄重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是难得的名贵木材。檀木散发的气息利于心之平静。相传2500多年前.佛祖就曾带领众弟子在檀香林修行习禅,效果显著。檀,在佛法中有布施的意思。它自然而然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清醒.使人的身心得以放松,恰似佛祖的施恩。源于这层含义,许多木雕佛教造像都把檀木作为不二的选材。  相似文献   

7.
郑亮 《魅力中国》2011,(8):250-250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白佛山石窟造像也不例外。由于白佛山石窟造像浓缩、凝结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中国传统雕塑里面有着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白佛山石窟造像价值的探讨,意在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进而传承它、发展它、保护它。  相似文献   

8.
隋代是一个过渡性发展时期,既承前代南北朝的风格,又下开初唐流派,为辉煌灿烂的盛唐雕塑艺术做好了铺垫.隋代的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主要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在形象上显得雄迈劲直,富有清新开朗的面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门山石窟等处,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高超的技艺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东平作为当时的佛教重镇,其佛教造像以豪迈的时代气魄和绚丽的艺术风格闻名中外,成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在今泰安市的东平县境内,佛教造像密布,主要有司里山摩崖造像、白佛山石窟造像和理明窝石窟造像,堪称山东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项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我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是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以早期的神秘敬畏之美,北魏的秀骨清相之美,唐代的风韵盛世之美,宋代的世俗程式之美,使麦积山泥塑造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美.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蔡元 《新西部(上)》2009,(10):155-157
大唐秦王陵作为唐末五代雄霸关中西部37载的李茂贞及其夫人刘氏的陵墓,它是庭院宫殿建筑的缩影,内储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其浸润着东方古老的哲学,蕴藏着中国传统隐性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艺术考古的角度看,其蕴舍的美学意蕴表现在:中道之美、异域之美、人性之美、世俗之美、出尘之美等。  相似文献   

13.
廖丹 《中国西部》2012,(29):60-72,74,75
凌云山卧佛凌云山朱雀广场下的卧佛全长72米,为世界最长石刻艺术像,雕刻内容为释伽佛祖圆寂的故事。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大佛五方五佛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凌云山大佛作为接应佛,将西方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意义重在。  相似文献   

14.
刘珙 《开发研究》1986,(1):65-66,F0003
<正> 耸立在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十多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丝绸之路上自西向东的第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四周群峰叠蟑,树色苍郁;中间麦峰兀立,高约四百尺,其雄壮奇伟之态更异于众山。麦积山上为茂密的松柏奇木所覆,一白色七层古塔藏身露面伫立山顶,名曰:率堵波塔。古人所言:“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中。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麦积之状。故有此名”。(《太平广记》中引《玉堂闲话》)麦积山山势、山形、山貌尽入此寥寥数语之中。  相似文献   

15.
刘峻 《黑河学刊》2012,(2):49-50
藏传佛教显宗体系的造像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美术史及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通过对它的造像艺术成就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在保留了古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和汉地造像风格深刻影响的基础上,与藏民族自身文化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的鲜明的民族美术样式。  相似文献   

16.
王鑫  何林隆 《中国西部》2015,(11):28-39
今天的泸县,南北长不过65公里,东西长不过60公里,但就在这么一个幅员200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全县19个乡镇无一没有宋墓分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宋墓群160余处,单单暴露在外的宋墓就有500余座,出土了大量武士、青龙、白虎、乐舞、仕女石刻造像,是迄今中国最为密集的宋代石室墓群。有人开玩笑说,整个泸县,就建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宋墓博物馆上。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     
《河南经济》2003,(11):22-24
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因伊水东南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分布在伊河两岸南北长达1公里的崖壁上。龙门山河壮丽,风景优美,诗人自居易曾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和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8.
正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6721米,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冈仁波齐峰被称为神山,因为这里是佛教教义中所描述的"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的所在地。相传须弥山是佛祖的道场,当佛祖释迦牟尼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聆听佛祖讲经。千百年来朝圣的人们风雨兼程,艰难跋涉前往神山。除了西藏本地的信徒,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甚至西方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探险者也加入了朝圣之列。冈仁波齐天然矿泉水来自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山,是西藏及南亚四大水系的发源地,素有神山圣湖之美誉。泉眼位于海拔5686米处,水质清甜,在藏传巨著《四部医典》和《晶珠本  相似文献   

19.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渝经济区中心,区域面积269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是四川省81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安岳县是四川省的文物资源大县,尤以"古、多、精、美"的石窟造像艺术闻名中外,2000年12月被文化部评为"中国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5,(15):56-56
大足以石刻闻名于世,到了大足,不阅尽“五山”石刻,必将终生抱憾。大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毓秀。公元701年,武则天将该年年号定为“大足”,谓“大足天下,天下大足”之意。大足石刻拥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余万字,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纪长达400年历史的人类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于1999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