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迁洵 《中关村》2022,(2):109-111
<正>每一次数学中心的交替,都是文明中心的变换,可见,文明造就了数学,数学也推动了文明,两者总是相辅相成的。“万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恒。”这本书扉页上的这句话,就好像是一道来自神的启示——它瞬间让我领略了公式的力量与美感。于是,我的手不由自主地翻开了书的下一页,一字一句读下去。整整3天,我除了处理少量的日常工作之外,一直沉浸在这本书里,直到把它读完。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更让我知道了数学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正如本书开篇所写的那样“公式铸就文明的天梯”。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09,(6):112-115
权当序言去年秋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成为国人的畅销书。我只因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语——“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触动了神经,买来阅读。今年春节,又是因为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词——“《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位“先师”就是古罗马奴隶出身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这部“巨著”就是《沉思录Ⅱ》。两部书稿,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07,(6):110-113
实话实说,多年前拜读马立诚、凌志军两位著名时政作家撰写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虽然不失为一部主旋律的好书,但并未引起我多大震撼。去年读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因为我在《中关村》的“打工苦旅”已经有5个年头了,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用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话说:“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作者自云:“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可总结为隧道年,改造年。隧道年主要体现在承载了著名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这一历史事件的邵怀高速公路和我中华大地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终南山隧道这两个代表性工程上。  相似文献   

5.
常克永 《中关村》2004,(5):90-93
到了河南宝丰,如果你没坐过“三蹦子”(机动三轮车),人们会认为你是外地人;如果你没喝过“宝丰大曲”,人们会认为你是乡下人;如果你没听说过“马街书会”,人们则会认为你是山里人。老实说在2004年春节之前,我兼此三种人于一身,怪不得正月十二那天赶到马街时我被老乡误认是初来乍到的“说书的”呢。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13,(5):130-131
哈佛大学“幸福课教授—吉尔伯特读后感言: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有关身体、情绪、信念的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正能量”这一清新鼓舞士气的用语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和廖廓的天空传播。“正能量”是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一种强大内力,隐藏在人民心里,表现在改革中,落实在行动上,惟有伟大的理想才能激发引爆内在能量的释放。时下的祖国最需要亿万民众勃发的内力转化为“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5,(6):17-17
关于“联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一位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类失去了联想——”的广告词,颇不以为然。然而,“天亮不是公鸡叫的”,柳传志缔造的“联想”却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创新前行。关于“联想”,时下正热销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吴敬琏的评语是,“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关村 《中关村》2010,(2):108-109
读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初始于《中关村》杂志,缘于卫汉青社长的推荐。这部历史大散文《源头集》,亦是汉青先生放诸我的案头的,因为他知道我对山西情有独钟。在昔日的计划经济年代里,我曾是一个“军工战士”,与太原、大同、太谷、阳泉、侯马、运城、永济等地的兵工企业,常来常往。元旦假日,窗外飘落着大雪,漫天皆白,“寒冬时节好读书”,我终于静下心来,对《源头集》浏览一过。  相似文献   

9.
有些东西的出现就注定了它的结局;有些人注定在苦痛中挣扎,悄无声息;有些故事的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灰暗与绝望,没有过去,也无将来。 “我出生时,暗自呜咽。蓝天大地,溪水黝黑。” 我不知道该怎样讲述这部电影,我只知道一些深色的,大块大块的情绪扑面而来,巨大的张力将电影拉成弧线。杏红的,金黄的,靛蓝的油彩笨拙的抹在暗黑的画布上,真实而直接,触目惊心的用色很容易让人想起高更,偶尔会有一道亮色出现,清淡而雅致,很快绽放,很快凋谢。  相似文献   

10.
文化风云     
《中关村》2006,(Z1)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抛砖引玉,期待指正 协主席、北京地史民俗学会副会长) 《京 西名园》 这本书所 以能够写 就和出 版,首先 应当感谢 政协和各 位领导, 很多同事 对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领导和其他同志给我 提供了充分的方便,在那里保存的近两万 件样式雷的图文资料,我上百次从那儿阅 读了几千件样式雷的资料;还有圆明园、香 山、紫竹园公园的园长给予了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9日,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总裁杨健伟刚刚在前一天的软博会上做了题为“后ERP时代,基于知识的管理支撑”的主题演讲。不过,这家靠做知识管理应用系统起家的公司现在更希望成为一家提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不仅仅是软件的公司——尽管他们很清楚,他们多年来的核心能力来自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最终交付者”的定位。于是,毫不奇怪,蓝凌成为7月9日“2004年中国知识管理专家高峰论坛”的主办方。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中关村》2014,(4):96-96
我的新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说人生警语》出版,这部书是我近年来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我的微博。这些文字多数有一个程式,就是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在微博上,这样的文字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人生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9,(8):24-25
2004年8月9日凌晨,北京中关村。有“中关村第一人”之称的陈春先辞世。这一天,他70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三天。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这已经是他两年里第三次访问美国了,这几次出国让他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美国同行的学术进步,而是那个国家在技术产业化上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俊杰 《中关村》2008,(10):130-131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读畅销书。我读的书也很杂,开卷有益,那些散发着时代新锐思想的书让我兴奋。人们受益于知识的涵养,知识的风暴在推动着时代的前进。在畅销书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徐浩然博士的《个人品牌》。中国已经进人一个个人品牌的时代,只不过人们没有自觉罢了。而浩然博士的这本书,它以创新的理论,首次在我国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并给人们带来了寻找个人品牌的路标。  相似文献   

15.
崔道怡 《中关村》2005,(3):100-101
伴随着我迎接新春的是这一本书——王宏甲的报告文学《中国新教育风暴》。从立春到除夕,我沉浸在王宏甲所描述的“新教育风暴”里,被他的观察与探索吸引着、感动着,在他的慷慨陈词中思索着:我们的教育,会不会迎来新的春天?寻幽探秘,慨叹惊奇,这本书推陈出新,振聋发聩,在教育这根心弦上,再次触动我忧国忧民的神经。它以黄钟大吕之声,唤起我的警醒、我的共鸣、我的认同。我的孩子早已长大,困扰过我的教育这根心弦曲终奏雅,而今王宏甲提示我,在中国还有三亿孩子及其家长,依旧在传统教育框架中挣扎。他们被所谓“经典”教育束缚着手脚和头脑,失…  相似文献   

16.
筑梦时刻     
张颐武 《中关村》2008,(8):96-97
最近,有关奥运会的纪录片《筑梦2008》已经在全国放映,这部电影以“鸟巢”的建设为主线,通过五组故事的展开讲述了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期待和梦想。电影从申办奥运成功的2001年7月13日开始,记下了这几年中的一些故事。我确实为这部电影所触动,这里被触动的不是这部电影的技巧和编导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而是这里所表现的中国的成长和这里所展现的“中国梦”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在1984年出版的一本书里,我写过一段百字的《自我介绍》。其中最后两句写的是:“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受批评。”从这两句话可知我的出身和生活经历的轮廓。化学和美术是不搭界的两行,因此人问过我,为什么会从工作多年的化工研究工作转到漫画队伍里去呢?我总回  相似文献   

18.
于洋的名字,远没何他的事业“北京大地”那么响亮,但“北京人地”的辉煌却是他一手创造的。于洋是一位神秘人物。他的神秘,是因为他十分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从不宣传自己;他的神秘,还是因为他的人生阅历和创业历程极富传奇色彩;他的神秘,还在于他经过18年的搏击,将“北京大地”从负资产迅速扩充到净资产15亿元并完成30亿元的财富积累,使企业的财富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但是,他的神秘,并非不可破解,要认识于洋,还得立足“大地”,这个自由的广场。八年的民办教师生涯“北京大地”的一名员工这样评价于洋:“他很少碰见机遇,却总能赶上潮头”。的确如此,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是在动乱中度过的。他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动乱荒废了他的学业。此后,他又到内蒙古草原插队落户,当了8年的民办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他重新捡起了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到底是什么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晖  王军 《中关村》2004,(11):110-111
我得承认,自己是怀着很大的兴趣甚至不无猎奇的心态翻开《狼图腾》这部充满“奇情异景”、“奇思异想”的书。作为小说——一种关乎人物、人性和人间百态的文体,它独出心裁地撇开了作为“宇宙菁华”、“万物灵长”的人,而把笔墨对准狼——自然界一个不无神秘而恐怖的物种,试图为狼立传。煌煌五十万言,狼成为这部小说的主角,它的生活形态、习性以及为生存而博杀的过程,成为通篇描写的对象;而故事里的人,则成了它的观察者和阐释者。但这又不是一本科普读物,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小说,作品创造出一个叙述主人公,描写了他从怕狼、打狼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墨卿 《中关村》2005,(11):117-117
阳台山最早迎来北京的日出昆玉河流淌着一幅《清明上河图》海淀,一部斑驳古朴的史书人勤劳,个个生龙活虎地富庶,攥一把肥的流油冬揽“西山晴雪”春望“蓟门烟树”秋看香山枫叶夏观“玉泉趵突”“三山五园”再展明清斑烂画图“西山八院”把“辽金风月”重塑我自豪,我是海淀人她的沧桑巨变令人欢欣鼓舞沃野坦荡蓬勃着鲜花绿树大地葱笼疯长着座座高楼海淀,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舟科学城灯火如炬如炽照亮了科技兴国之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如火如荼闻名遐迩的中国“硅谷”昨日的“京海”“科海”光耀神州今天的“联想”“方正”世人瞩目她给现代化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