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了许多实体零售企业投身于电子商务的创新实践,但也不乏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网络零售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涉足实体零售企业。文章试图解释企业进行不同战略选择的原因,采取“互联网+”或是“回归实体”的依据。在分析互联网对零售企业影响的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包括消费者与零售企业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消费者选择不同零售企业的依据,以及零售企业的应对之策。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不同零售商店的相对支出比例取决于零售商店提供服务组合的相对效率。因此,基于“有限商圈”与“有限品类”的经营战略成为企业扩大销售收入的关键,现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战略选择本质上可以归纳为品类专业化与区域专业化之间的收益比较。  相似文献   

2.
“无废城市”理念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随着人口在大城市的不断集聚,现有的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受土地和环境所限已难以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文章立足于马克思商品流通和产权理论,从物质转换视角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绿色流通循环中的重要性,发现“产权游离”现象抑制了消费者主动分类回收的积极性,而通过一定的“价值添附”便可实现商品流通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模式为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价值添附”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可行性,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企业来说,宏观职能的承担与企业效率的实现往往很难平衡,对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流通领域,通常更是如此。通过对国有流通企业“超市发”进行案例研究,文章归纳提炼出“国有体制”“民营机制”和“先进企业家意识”等构念,并发现在先进企业家意识的黏合作用下,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实践“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模式,可以在兼顾宏观职能的同时实现充分的微观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国内40多位流通流域的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围绕“十四五”规划,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明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三明确一重点”的基本要求,探讨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厘清建设的思路、方式、主要内容和顺利推进的条件,研判现代流通发展呈现的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内外一体化、统一规划等趋势。面对现代流通体系中的线上线下关系、大数据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商业资源闲置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海外工业园、打造企业海外经营的“航母”,正成为本土企业构筑全球价值链的新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不确定性和非对称性异域经营环境的“航母”模式,具有节约交易成本、风险规避、快速学习、规模递增以及贸易便捷等多种优势。文章以泰中罗勇工业园为例,分析了“航母”模式的资源基础、组织网络、运行机制和能力架构,形成“航母”的实体资源能力、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协作能力以及“航母”平台与栖驻企业之间的边界决策能力。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航母”模式的“高集聚、本地化与合法性”三大动态构建路径与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流通体系模式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发商无用论"下美日两国批发商虽然命运不同,但美国的"小批发大零售"模式和日本的"大批发小零售"模式都体现出很高的流通效率.日本大型批发商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再度崛起,低成本地实现了购买频率高、价格中流通费用比重大的食品日用杂货的"多次少量配送".我国的流通发展战略并不是两种模式简单地二选其一,流通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任何国家任何做法的成功都是在其系统环境下取得的,借鉴需慎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流通政策对流通系统结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可能是根本性的,而只是辅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是本土制造企业创新战略的必由之路。突破全球价值链研究的范式局限,文章基于全球创新链新范式、从“异质性”假设和二元关系视角,揭示“技术范式、技术差距和权力地位”等不同情境下,“解构类型、分工模式和空间结构”不同的异质性全球创新链治理,对本土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溢出(“鱼”效应)和创新能力溢出(“渔”效应)的显著差异。采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方法,对80个异质性全球创新链治理二元关系样本,进行组态视角复杂路径构型分析,揭示了全球创新链治理的异质性维度和所处情境特征影响“鱼/渔”效应的交互与匹配机制。研究结论对探索全球创新链研究新范式以及本土制造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战略与策略决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赋能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一带一路”建设由项目导向到规则导向的转变下,进一步健全国际规则体系已成为“数字丝绸 之路”建设的主要目标。对此,以守正思维和创新思维回溯实体化“一带一路”法治实践经验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承继实体化“一带一路”的法治价值、治理原则、路径选 择;另一方面,更新适应数字贸易模式、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处理数字经济纠纷的规则。鉴于实体 化“一带一路”规则法治实践经验,“数字丝绸之路”国际规则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建立架构:完善以自由贸易协定和数字经济专项协定为主要载体的数字经济合作体系;加强打击网络犯罪和 网络恐怖主义、ICT 供应链风险管理、跨境数据保护等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适应数字纠纷特点的权利保障和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制度、文化传统与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隐性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正式制度在很多情形下存在失灵的缺陷,回归文化传统这一非正式制度才是消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主要线索。文化传统通过共同价值观来影响企业家的道德观念和履责意识,其消解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方式是“隐性”的。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和”、“中庸”、“义利统一”、“宗族观”、“家国一体观”、“以人为本”等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困境隐性消解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近期发生的外资零售业“价签门”事件为背景,深度分析零售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引起的外资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理论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府、零售商、消费者三方互动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竞争市场中的零售商不可能对消费者采取严重欺诈行为;其次,严格的政府市场监管确实能有效杜绝零售商欺诈行为;最后依据零售商价格欺诈决策条件,政府可以制定全方位的价格监管体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价格欺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我国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控制力,要完善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流通支持政策,加强对战略性粮食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品牌培育,加大对各地区粮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明确粮食收购、粮食和植物油等产品的批发、零售、配送等限制类产业的具体实施细节;加强对战略性粮食产品中薄弱品种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大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流通企业,支持国有粮食流通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市场互动。  相似文献   

12.
零售业自营与联营之争由来已久,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以及零售业寻求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文章结合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指出,自营和联营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商业资本还是产业资本承担商品流通职能,自营和联营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但如果零售业完全倚重其中一种模式并在全社会推向极端,则需要反思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是否各得其所和高效分工。在中国流通体制变革中,虽然联营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帮助众多零售企业渡过生存危机并推进内资零售快速扩张,但发展至今,已呈现零售业普遍联营的情况,使零售业整体面临着制约创新发展的新问题。数字经济为零售业回归自营提供了有利契机,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摆脱联营制的路径依赖,依托数字化开展深度自营并全面提升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阐明流通理论与"商科"、"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学科范畴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对流通理论进行重新定位;从历史的角度,以渠道组织、流通费用、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等为研究基点,得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流通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整合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理论,将价值实现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最后,对定位于"中观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在应用经济学范畴下的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中国的流通体系经历了机构流通体系、产品流通体系、管理流通体系、水准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必须明确“现代”和“体系”的含义,确定四种目标,即提高流通贡献率、降低流通成本、完善流通体制和形成大流通格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产业的差距是明显的,也说明流通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今后5 ̄10年,中国流通业面临着六大挑战与任务,即推进新的流通方式;形成大的流通格局;解决农村双向流通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城市流通效率和提升流通业的整体水平。现代商贸物流面临的六大挑战与任务是:推进流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的总体布局;构建农村双向物流体系;构建易腐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应急物流体系;降低物流费用。  相似文献   

15.
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立足当前专职批发职能日趋分散、传统批发商面临萎缩和批发市场定位困惑等工业品批发体系现状以及由此引致的工业品流通问题,着重回顾了国内外与工业品批发体系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为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工业品流通的经验数据对批发商的渠道作用分别进行了整体判定和分类研究,实证检验显示批发商对于提高工业品流通效率具备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批发商渠道作用的主要区间应锁定为生产资料类工业品和日用消费类工业品,未来还应进一步确定批发商渠道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零售企业是深化我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文章结合典型企业案例分析了零售企业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密度经济是推动零售企业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内生动力源泉。在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中,政府和企业需要选择科学的流通创新扩散模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密度经济力量构建高效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产业格局、生产技术、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对九江地区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九江特产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但在产业格局、生产技术、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上还不健全,亟需改正。九江市应强化产业化经营观念;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采用标准化生产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标准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发展营销手段;加强品牌管理;建立九江特产信息渠道,从而促进促进九江特产产业化经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日本带动东亚各国和中国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雁行模式",同时结合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趋势,提出产业转移与物流服务跟进是产业转移顺利达成的条件。通过实施东部产业转移与物流服务跟进联动战略、促成本土物流企业与东部物流跟进企业的战略联盟等路径,完成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物流服务跟进。  相似文献   

20.
零售国际化是零售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对西方零售研究领域对于零售国际化主体(国际化的零售商)术语解析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以地理、文化、营销与管理为参数,建立起零售国际化主体的多维分类体系,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