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需防范四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莹 《环境经济》2004,(11):40-41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掀开了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但是,在市场发育不完全、市场行为不规范、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现阶段存在种种问题。如何防微杜渐,保证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健康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大岳 《环境经济》2005,(3):44-46
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既可解决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发展缓慢的问题,又可以缓解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压力;对投资人而言,则意味着新的产业机会和巨大的赢利空间。但如何把好事办好,却有赖于政府和投资人对《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关联是影响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我国首家进入城市公交行业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了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政治关联的变化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政治关联来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关键政府官员的扶持、企业家政治身份、企业家以外的高管团队成员政治身份。其中,对于政府主导型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关键政府官员的扶持对企业成长起决定性作用,而企业家和高管团队成员的政治身份对企业成长并没有显著影响。其次,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成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驱动作用和约束作用。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政治关联有利于其突破政府管制型壁垒和获得政府补助,从而分别促进企业进入公用事业和成长,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政治关联会导致民营企业非相关多元化、增加政治风险,从而抑制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闫海  宝丽 《发展研究》2011,(8):108-110
特许经营制是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基本形式。为保障公共利益,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应当赋予行政主体行政特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特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等原则。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立法应当通过目标规则、主体规则、内容规则等实体规则,以及特许经营合同的缔结、变更或解除等程序规则的设计,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特权行使。  相似文献   

5.
李光伟 《当代经济》2016,(12):102-103
特许经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被运用到公共事业建设领域,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同时,该制度也实现了特许经营者的盈利目标.但是,对于它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赋予政府干预合同的特权是否会引起公权力的滥用?政府特许经营协议这种特殊合同形式是属于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目前,国内尚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此种协议进行细致的规范.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特许经营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和公共产品性质,政府一般实行管制政策。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放松管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公用事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单纯的放松管制是不全面的,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需要对公用事业进行管制创新与适当管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5个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的民营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提炼出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投资回报率、运营效率、政策法规、政府承诺缺失、公平竞争、风险分配、政企关系、政府观念、风险评估、企业家机会识别和技术管理经验。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本文构建了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EGM),归纳出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度的三要素(市场主导型因素、政府主导型因素和企业主导型因素)及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马静 《时代经贸》2013,(4):124-125
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公交、邮政、电力、供水等行业,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行业。目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但因为各种原因,其实施效率水平不是很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公用事业的行业特点,论述了财政补贴对它的必要性,并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财政补贴政策低效率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革财政政策,提高补贴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用事业一向被视为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和市场经济的“边疆”。如何去打破这一堡垒、开拓这一“边疆”,成为当前公共(行政)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广泛讨论、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法学的方法和视角出发,借鉴和运用相邻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基本法律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法学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基础,认为公地悲剧问题是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品供给需采取与个体真实公共品偏好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并由政府承担供给角色。实验经济学研究则提供个体异质社会偏好的稳健性证据,并在合适的惩罚、沟通交流和声誉等机制下提供诸多可以实现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证据,表明群体或自愿组织也可作为公共品供给主体。这些公共品实验研究为现实公共治理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偏好基础和公共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定级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宇哲  吴次芳 《经济地理》2006,26(1):106-110
基于网格单元的多因子评价法和基于均质单元的市场交易价格法是城镇土地定级中的两种常用的方法。文章设计了一种城镇土地定级技术路线,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融合,把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作为土地定级的深入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指出和探讨了技术路线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如多因子评价中的权重、区片价格的空间插值、网格综合分值与样点地价关系、因子作用的服务半径和衰减模型等等。通过案例分析,系统地剖析了所设计的技术路线的具体应用。在案例研究中,重点突出了如何借助GIS技术对多因子评价法和市场交易价格法所得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强调操作中要注意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旅游形象策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了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之后,指出兰州市旅游业要腾飞,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关键。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若干理论做了系统的总结,并以此为依据,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对兰州市的旅游形象做了系统策划。  相似文献   

15.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典型单位———国有农场所固有的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的单位管理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场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农场所属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文章由揭示农场单位制日益显性化、深层次的矛盾入手,归纳总结了我国各地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并以上海市郊部分农场为例,在上海市郊农场政企分设、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对新世纪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本文首先构建用来测度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继而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所选择的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25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算,求出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接着对所有城市的6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其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较弱、弱四类并相应地做出评价。主要结论是:绝大多数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皆偏低;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综合得分有较大差距,排名前三位的西安、郑州、乌鲁木齐与其后诸城市悬殊很大。  相似文献   

19.
毛蒋兴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5,25(2):185-188,210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然后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