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当前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长期不足,不仅总量不足,而且供给不平衡、供给效率低下,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使大部分基层政府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使农村公共品供给陷入困境。本文首先就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进而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表明农村公共品三个影响因子中,农村基础设施因子的满意度较高,农民服务管理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再对他们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总体均值比较,得出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因子包含变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两个因子包含变量的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满足农民精神层面的农民服务管理,特别是关系到农民生活发展、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公共活动场所等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研究的成果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保障、供给的筹资机制、供给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与归纳。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缺失和供需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供给主体责任不明等问题等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供给品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品在供给上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部分供给主体不明确或缺失、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在明确供给主体的基础上,从资金的筹集、使用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对如何供给农村公共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农村公共品有效充足的供给。但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强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湖北省21个村的实际调查数据,从农户参与意愿比率和参与模型两个层面,研究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户参与意愿调查表明,农户普遍关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参与意愿不强烈。参与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选择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农户风险态度、产量风险、价格风险和减灾投入成本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灾害影响程度的认知、肥沃程度、灌溉条件、耕地面积、专业技能、家庭人口数对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农合组织对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问题。为此,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及其原因,对如何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成华 《当代经济》2018,(8):11-14
农民消费与公共品的供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借鉴李燕凌(2004)所提出的C-L模型的思想,利用2006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近些年的农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改善,农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并降低农民的消费成本.  相似文献   

15.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对公共品是这样界定的:公共品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木为零。因而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其品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城市公共品和农村公共品。农村公共品是相对于由农民或家庭自己消费的“私人产品”而言的,是由当地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共享的产品,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不符合农民需求的状况,并且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评价机制中的地位缺失,他们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意识也不强。从村庄制度设计看,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机构之间缺乏制衡机制,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因此,必须健全有效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决策制度、规范的村庄公共品供给执行制度、有力的村庄公共品供给监督制度、良性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以保障农民村务治理权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供给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农民是新农村事业的建设者、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和供给者,推导出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包括三重含义,并由此得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应基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来评判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通过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8,(2)
随着北京市农村公共品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评价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构建北京市8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农村公共供给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教育的供给效率评价最高,其次是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而产业服务、医疗卫生、村庄规划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体育服务方面供给效率评价较低。整体而言,北京市农村公共品供给绩效得分不高,为3.156,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金国 《经济论坛》2012,(6):109-112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制约,国力总体上还不够强,所以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城市以及发达国家农村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以缩短城乡间公共品供给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政府财力有限、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拓宽供给渠道,增加供给主体,提高供给效率,即走一条“官民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