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货币供给、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对通胀决定因素中货币供给与虚拟经济影响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经济学关于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观点受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挑战,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和泛化引发人们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关系.文章认为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有效指标,在已有的关于虚拟经济本质和"虚实背离"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虚拟经济通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国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1997年前后的长期关系以及2006-2007年的短期关系,文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的认识和判断决定着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文章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作了实证分析后,认为货币内生性直接影响了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提出要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好直接钉住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货币供给的高速扩张,加重了人们对于通胀和泡沫的担忧。对于“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也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之外的又一个重大话题。 相似文献
6.
7.
程贵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104-107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8.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相继转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对当前全球流行的通胀目标制实践的拓展和延伸。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为零,但由于零利率下界等现实因素,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2%标准),采用兼顾其他目标的弹性通胀目标制。尽管通胀目标制获得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兼顾其他目标及更灵活的安排呈现出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基于理论溯源和早期的实践分析表明,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实质上是临时价格水平目标制,欧洲央行的新框架实质上是价格水平目标制。与简单工具规则相比,将通胀目标制作为最优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政策效果并不稳健。探索能够更好解释现实的简单稳健货币规则,仍是未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方向,这对健全中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供给属于什么性质的变量,是货币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货币供给调控各个方面——货币供给调控的基本思路、手段与方法等。因此,在我国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分析货币供给变量性质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货币供给调控提出新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来源,指出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导致央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特别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提出了改进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有效实施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2.
一、设置货币供求均衡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货币供求失衡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可以说一切宏观经济问题都直接间接地、或多或少地与货币供求失衡有关。通货膨胀无疑是货币供给失控的直接后果;消费膨胀、投资膨胀,经济波动以及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均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管理应把货币供求的均衡作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9):F0002-F0002
10月16日,市场高度关注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揭开了面纱。
央行统计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狭义货币M1余额3222万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卡刀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 相似文献
15.
李治国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8,3(2):209-222
Chinese excessive liquidity problems are more serious than other main countries. The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ing opening degree lead to the excessive money demand and higher money demand elasticity. Bad credits weaken money supply effectiveness and lead to illusive increasing money. We set up the money market disequilibrium mod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excessive liquidity. The imbalance between money demand and money supply is the key of Chinese excessive liquidity problem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ngji lilun yu jingji guanli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7, (11): 38–44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从货币供给经典理论出发,广泛借鉴主流货币银行学教材和著名高校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在货币供给部分的教学方法,针对货币供给教学中的难点,探索货币供给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变量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特别是货币供给冲击下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超调成为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货币供给冲击,农业投入和产出价格反应机制和反应程度的差异也会使得农业贸易条件和农户福利水平受到影响。此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冲击经由汇率传递机制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梳理并评述已有文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人民银行近期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现实意义出发,回顾了理论界有关通货膨胀主要成因的观点,并指出输入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成因。根据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被动增发以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指导下超量货币供给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IA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讨论了货币供给、国民储蓄意愿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但是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比较高时,可以在货币扩张过程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都比较高,相应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临界值也高,因此会出现"高货币供给-低通货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