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的户籍改革按照从小城镇、中等规模城市再到大城市的逻辑顺序展开。大城市户籍改革面临着人口承载能力限制、财政分权模式下的差别待遇、人才与人口可控性等一系列难题。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涉及均衡区域资源配置、是否保留户籍的工具性,以及筛选机制和户籍门槛等核心问题。大城市户籍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寻求政策供需的均衡点,未来的政策走向是渐进式改革与福利供给"普惠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两难政策选择:放开户籍管制所产生的农民工市民化效应将促进城市发展,但同时产生的公共服务拥挤效应也将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运用2005~201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放松户籍管制,对小城市的发展具有正的净效应,而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负的净效应;规模较大的城市倾向于加强户籍管制,而加强户籍管制又提升了大城市的规模潜力,使其规模进一步增大,即大城市户籍管制具有自我强化特征。户籍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中小地级城市,前提在于促进中小地级城市发展,缩小与大城市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地产租金过度上涨会严重削弱城市经济活力。该文通过把租金引入集聚经济的分析框架,并以农业平均地租为定价基础,分析了城市地租定价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城市产业与农业的产出效率差距,尤其是产出效率失调还会通过推高农产品价格来刺激城市地租上涨;而城市与乡村住宅的级差收益差距过大也会通过人口迁移推高大城市的地租。城市规模结构决定租金的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失衡是造成少数大城市地租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发展中小城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与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城市产业与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是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一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深圳市福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得出目前福田区人口发展存在人口密度过高、性别比例失衡、户籍人1:7与非户籍人口比例倒挂、人口总体素质与区域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家庭未来发展风险和压力大等问题。提出应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统筹人口规模与人才结构协调发展、统筹男女性别比例协调发展、统筹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协调发展、统筹家庭人口与社会人口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7年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陆续出台"抢人"政策,广泛招引人才。这些政策吸引人口的效应如何?本文构建了一个人才招引政策下城市间人口迁移理论分析模型,并基于2008—2018年地级以上城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HCW)方法和连续时间DID模型,对2017—2018年的城市"抢人"政策吸引人口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政策的户籍人口效应显著好于常住人口效应,存在非户籍常住人口户籍化的倾向,政策起到了"留住人"的较好效果。不同城市的常住人口效应具有异质性,政策的绝对与相对力度、城市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吸引力等都对政策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城市体系的失衡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大中小城市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城市群发展水平不均衡。本文认为历史基础叠加行政主导是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历史基础造成的起点不同,人口、经济集聚的路径依赖及交通成本状况不同,行政主导、市场跟随强化了"马太效应"。为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应以城市群为载体带动中小城市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一是通过采用真实反映城区人口规模的数据及城市规模的新划分方法,发现我国特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实际上相对不足,大城市数量较多但人口规模偏低,成为阻碍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认为应当重点发展作为城市群核心的超大、特大城市,发挥回流效应,打通微循环,通过城市群来带动中小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兵  郭冬梅  刘思勤 《经济研究》2019,54(1):150-164
本文利用"大众点评网"2015年餐饮类商铺的信息,结合全国城市层面的人口与土地等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多样性对于一个城市的不可贸易品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发现,人口数量增加1%,菜品种类会增加0.528%—0.623%;而人口结构,即"流动人口"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菜品种类会增加2.19%—2.49%。也就是说,"流动人口"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家乡的特色菜品,还促使城市创造了新的菜品。本文支持了有关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多样性对城市不可贸易品多样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用菜品多样性作为消费者福利的代理指标,在中国城市规模服从不同参数的对数正态分布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估算出整体的福利变化情况,以及每一个城市的福利变化,结果显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意味着巨大的整体福利损失,尤其是对大城市的损害更大,但是对中小城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资本与人口流动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在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条件下,政府出台改善大城市交通住房条件的单一政策,或者对大城市的倾斜性投资政策,将促使大城市生产和人口进一步集中,交通成本和住房价格进一步上升,而厂商和工人的福利并没有改善,即改善交通住房条件的单一政策或倾斜性投资政策具有无效性。这种政策可能导致虚假繁荣,即GDP上升,但大量社会产出被交通住房成本的进一步上升所抵消,除土地所有者外,绝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和福利没有改变。为避免交通住房等政策的无效性,应当采取多种其它政策相配合。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地域间均衡发展的明确计划,推进的是一般产业政策和开发政策,并且地域间不均衡深化的同时,地域增长评估也恶化。地方自治想在真正实现民主主义的同时,越过自治程序,能对地域居民的福利增加真正做出贡献。因此,地方政府应具有高度的财政自立度,能运转适当规模的财政。但在财政自立度中,大城市为70%以上,京畿道为73.4%,其它道在40%以下,其差别清楚可见。由于这种地域差别,首都圈和大城市以外的地域在地域开发和居民福利方面很难进行自由财政运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迅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空间阻隔,促进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6年26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DID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但对不同规模和地理区位的城市存在差异。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高铁开通对超大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在地理区位方面,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空间上的有效区间,高铁开通对距中心城市2小时圈层城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1小时圈层的城市,对3小时及以上圈层的城市影响较小。未来高铁建设,应充分认识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的差异影响,科学布局高铁站点;加强城市群内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发展空间形态;培育城市群内中心城市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东北区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青山  尹相飞  梅林  祁学文 《经济地理》2004,24(5):704-706,714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区域,以此对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Hui Wang 《Applied economics》2019,51(20):2172-219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perty tax reform in China i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recogn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among housing market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real data in 2010, we present the benchmark equilibrium for reference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rates. Then, we examine different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policies and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We fi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perty tax would decrease the house production at the expense of welfare in taxed area. The expansion of the taxed regions may increase the total social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Even though property tax policy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creasing income tax rate could narrow the income dispar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when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optimal condition of equilibrium computation is performed under varied property tax policy.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1987年到2008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无论是以就业人数还是以总产值来度量,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生产的工业品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抵补了一部分由于劳动力流动限制而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然而,本文更为重要的发现是:与其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乡镇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作用递减;并且,在1998年之后,其作用的估计值在零附近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摆动。这说明城乡间的产品流动对于生产要素流动不充分的补偿作用可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国高度竞争的工业品市场上,位于农村的工业企业是没有优势的,因为它们缺乏城市工业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动、培育完善的要素市场,而非继续鼓励农村工业化,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3):60-81
Current anti-poverty policy proposals focus on welfare reform to the exclusion of reforming the low-wage labor market. In contrast, we compare two policy proposals aimed at low-wage labor markets: a national comparable worth policy and an increase in the minimum wage. With both policies we pay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ir impact by gend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both would reduce poverty among working women, the impact of a comparable worth policy on female poverty would be greater under most scenarios presented. It is estimated that an increase of 96 cents per hour in the national minimum wage would be necessary to equal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for women workers of a comparable worth policy which excludes small employers. Both policies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level wages less among men, since roughly 60 percent of minimum wage workers are women. Additionally, not only would a national comparable worth policy improve the economic status of low-waged women workers, it would als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overty. While an increase in the minimum wage would also reduce this gap, comparable worth would virtually eliminate it.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70个县级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中国县级市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水平百强县级市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江苏、浙江和辽宁4省表现非常突出,而中、西部地区百强县级市分布很少。今后,应高度重视县级市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央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注愈加强烈。数据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且收入渠道较为集中,城乡二元特征显著,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要努力扩大居民财产规模,又要优化投资理财环境,还要提升居民理财水平,同时努力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any countries in Europe are now searching for new ways to engage citizens and involve the third sector in the pro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social services in order to meet major demograph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fac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21st Century. Co-production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mix of both public service agents and citizens who contribute to the provision of a public servic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volves several different dimensions: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service specific. The extent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varies between different providers of welfare services, as too does user and staff influence. Empirical materials from a recent study of childcare in Sweden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ese points. However, the role of citizens and the third sector also vari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social sectors. Third sector providers facilitate citizen participation, while a glass ceiling for participation exists in municipal and for-profit providers. Moreover, co-production takes place in a political context, and can be crowded-in or crowded-out by public policy. These finding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paradigm of participative democ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