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山经济》2004,(1):25-25
遵化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措施、积极加快扶持引导、2003年,这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个,新增民营企业106个,民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实现税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我县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我县正向工业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对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壮大县城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时期、新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已占居重要地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领域(其他领域分别是外资经济、集体经济和农业经济)。尽管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民营  相似文献   

4.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成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改革和创业始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不容否认,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正是民营企业通过与民生相关的大量的创业活动构成了今日中国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威近期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为帮助民营企业应对所面临的压力,尤其需要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稳定预期,推动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县域民营企业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从以本地为基础,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实行可持续性发展,培育现代企业文化,以诚兴企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发展,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新的世纪,新的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全面融入了世界潮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的县域经济在新的时期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如何发展现阶段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是很长,但将会成为我…  相似文献   

7.
孙铭启 《魅力中国》2010,(35):19-19
我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己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全面深入进行改革开放,民营经济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这变革的时代,我国民营经济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在人才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许多方面都不完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危机”。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主力军,民营经济决定了中国经济是否能够转型成功.然而黑龙江民营企业发展还存在发展环境欠佳、企业融资困难和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因此,黑龙江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民营企业自身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的阳江市,多年来,矢志建设一个山海生态旅游城市。阳江人不但为已经赢得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感到自豪,而且正为追赶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着不懈的努力。今年47岁的阳江市市长江泓,面对记者,就发展阳江经济亮出了当地市委市政府的"三张牌"。第一张牌:民营经济牌民营经济是阳江经济的重要特点,是阳江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之所在,十六大的召开,使民营经济在政治上有了地位,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为此,江泓市长说,民营经济是阳江发展优势、发展潜力之所在。我们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抓发展中促提高。民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政府对民营企业与它对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不是一视同仁,在很多领域,门槛比人家高。所以我们就要创造一些条件,淡化  相似文献   

10.
刘波 《北方经济》2010,(1):46-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由于受传统体制、陈旧观念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推动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出对策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据调查显示我国36.01%的中小企业认为自己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有资金。本文主要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健康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全国工商联2005年7月4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2》披露,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虽然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今正当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但从企业制度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一直以来企业制度变革缓慢。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还处于家族企业阶段。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融资困难、服务不健全、税费负担较重以及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文章将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24日)这次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扎实推进"四个跨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刚才,会议通报表彰了"四川省十佳民营企业"以及全省销售收入20强和纳税20强民营企业。这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保护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行法律对民营经济的保护还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完善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完善民营经济融资法律制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法律制度,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基本法》,转变司法机关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三、构建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 构建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不应简单地解决民营经济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难题,而是应从增加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这一目标入手.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个体表现形式,因此应探讨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系列与金融相关的产品和金融服务来理顺民营企业与政府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困惑,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快、更好、更强,以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宪法修正案再次明确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活力源。如何改善民营经济成长的法律环境,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潇 《浙江经济》2023,(6):60-61
<正>萧山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民营企业为重要依靠全面振兴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萧山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民营企业为重要依靠全面振兴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截至2022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万家,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5%。期间,涌现出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10家、上市企业30家、国家省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省级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8家,民营企业布局深度和广度均处于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因文件内容共计28条,被称作“民企28条”)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必将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在笔者看来,这份《意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