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4,(12):23-24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近日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不应是世界的加工厂。  相似文献   

2.
文永新 《新西部(上)》2007,(7X):207-207,20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国的制造业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世界制造业在向中国转移。目前,跨国公司正在进行全球性调整,将把许多生产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装备基地和配送基地,这是中国制造业与世界接轨、国际竞争力的大好时机。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金三三 《现代乡镇》2012,(11):84-99
数据说话:“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竞争力指数在被评的26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开篇,先向读者引用四个“据”。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数据,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只是处在中低端的位置,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居多。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目前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  相似文献   

6.
张丽萍 《中国经贸》2010,(24):26-26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并且在总量上已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国家,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我国的制造业的长期处在产业链最低端,金融危机的暴发更使中国制造业雪上加霜,如何使中国的制造业走出低谷,重新成为经济新动力成为我们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生产主娄基地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存在着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竞争优势和管理水平层次低下、市场结构过于分散等问题。中国削造业寸持续发展策略应是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推进传统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加强技术革新,把发展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兴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国内外有关“中国制造”的议论颇多。国外有的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会威胁他们,国民对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则喜形于色。在国内,有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世界工厂”,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失去;而大多数人认为,应看到中国尚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各种资源,攻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要紧的是摆脱配角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并将继续改写世界制造业版图。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5年里超过德国和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如果说,20年前,西方工业资本家还可以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今天,包括西门子、三菱、IBM 在内的西方工业巨子已经开始把中国同行视为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人们很难预测,中国制造业"制造"的神话何时才能谢幕。不过,中国制造业取得的炫目成就并不能掩盖其与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  相似文献   

10.
翻阅改革开放30年的画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不能抹去的重要一笔。30年里,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并成为一股影响世界的力量。。然而,成绩的背后,危机也开始浮现。从2007年开始,“中国制造”问题多发,从食品到药品,从生活用品到儿童玩具。而在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再次受到创伤。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国际原材料涨价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弱、管理粗放等因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官方数据是去年大约有2000万失业农民工踏上返乡之路,制造业生存和发展压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