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本文以河南省1991-2005年的数据为例,基于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实证分析河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揭示了进出口贸易对我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由此得出河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了广西经济增长过程中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情况,并测算出1990-2012年间平均技术进步率大概在2.1%-3.0%之间,与其他省份相比处于落后地位。最后通过拟合内生增长模型计算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各年份中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得出广西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的倒V型变化趋势并发现广西在2002年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出现平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与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增长,并且技术进步的商业价值也只能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在根本上都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中国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即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传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湖南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尤其知识存量的增加对湖南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要素投入的贡献很大;除去这两个因素外的余下因素如制度变迁、人力资本的提高和产业转移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湖南现实要素存量已大于均衡所需的要素存量,导致要素投入的不经济。由知识存量的增加所导致的技术进步中,单独的技术引进和研发对经济增长是负作用,而两者之间的交互项却是正作用,说明在技术引进的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研发,才能达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湖南来说,走“引进-吸收-提高”模式的技术进步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用索洛余值的方法计算出甘肃省1990-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回归分析以及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分析,得出甘肃省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投入推动的,而且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提高甘肃省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中,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利用河南省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发现河南省第三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河南应通过转变观念,加速城市化进程,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科研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等手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鉴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把能源、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并将技术因子与劳动力、能源、环境质量相融合,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从而可测定技术因子对“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直接与间接效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中国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长期中,分别融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能源消费和污染治理投资及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短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与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存量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劳动-资本-能源”型向“技术-环保”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IPAT模型,资源消耗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富裕水平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对青岛市1992-2006年水资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青岛市水资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起主导作用,其次是技术进步因素,最后是人口规模增长因素.青岛市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宣传教育等途径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水资源消耗总量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根据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的结论。结合经济学史上有影响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中国应该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结构优化、制度创新4个方面加强引导,以求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并将制度变迁效应从索洛余值中分离出来,分析制度变迁对云南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根据实证分析,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为:在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计量模型之后,技术进步率从3.9125%下降到2.3045%,技术进步率下降的部分为1.608%。或者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总影响看作是:在把制度变量引入经济计量模型之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1.85%下降到24.65%,下降部分为17.2%。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贡献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均衡假设条件下,新古典主义将技术进步理解为是传统的要素投入的增长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产出增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良好指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构建与引入制度变量和经济结构变量的C—D函数,运用浙江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结构因素与制度因素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去,从而测算出比较真实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代表技术进步的变化,同时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变量,采用1985-2007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是,要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一方面要加大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尤其是国内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历来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是影响就业的三个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思路: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带动效应;经济增长减少了劳动就业;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劳动就业存在动态效应。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的观点体现在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演变抑制了劳动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均衡性等三个方面。对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一是技术进步对就业有积极的作用;二是技术进步对就业以替代作用为主;三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四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微小,二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70%,而我国这一指标还不到30%。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造成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16.
理论研究表明,关税政策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有可能是通过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实现的。本文采用1978—2009年我国经济相关数据,建立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关税政策存在协整关系,关税政策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长期依赖于国际贸易,而短期依赖于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将中国经济增长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在初级阶段,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增长依靠资本投入、收入不平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阻。要想突破这种增长阻力,必须利用合乎中国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即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才能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具体措施是在生产领域采取诱致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安徽省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R&D活动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纳入到经过改造后的巴罗模型,构建出技术进步促进的经济增长模型。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国内R&D活动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目前,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70%,而我国这一指标还不到30%。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