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王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汜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他所编著的《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王祯农书》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二是兼论南北农业;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相似文献   

2.
《王祯农书》几处标注之我见周昕(山东济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王祯农书》原无断句。近年王毓瑚先生作了校注,无疑对阅读、研究带来许多方便。但有几处标注,似觉尚欠确当。对于王毓瑚先生的校本,笔者并未做全面考究,只是随时翻阅中发现几例,这里提出来与师友共商...  相似文献   

3.
过去学界对元代王祯《农书》描绘的飏扇存在误读,缪启愉先生认为插图所绘是飏扇的剖面图,李约瑟认为王祯只绘出了闭式的扬谷机。事实上《农书》两大版本系统最早的两个版本绘出的就是一具开式的卧轴飏扇。前人误读的原因一是对《农书》的版本渊源没有理清,二是对《农书》运用的绘图方法没有理解。此外,《农书》最早版本中飏扇并未出现圆筒状鼓风结构,因此不可将发明有这一结构的飏扇年代推前至元代。目前最早出现这种结构的风扇车见于明代画家杜堇创作于15世纪晚期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4.
从大型农书体系的比较试论《农政全书》的特色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历代农书有书目可查的逾五百种。其中流传至今的约二百五十余种。在为数众多的农书中,篇幅宏大、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型综合农书,是众所周知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王祯《农书》及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再,就是清代官修的《授时通考》。凡是大型综合农书,必须搜集大量前人的文献,予以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加入作者本人的心得见解,编纂而成。前人文献是很多的,编纂者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观点,剪裁取舍,所以尽管文献来源相同,各人的选择标准不同,再加上各人自己的观点材料,最终便形成作者自己的体系。大型综合农书的体系首先反映在全书的纲目结构上,具体内容是按纲目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可看作是《试论古农具图谱的范围及沿革》(见《中国农史》1988年第1期)的续编。历史文献中古农具图谱,其渊源主要有《耕织图》和《王祯农书》,并以此二源形成了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古农具图谱的历史局面。它们所依据的主要文献《耕织图》、《王祯农书》以及《便民图纂》、《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天工开物》等含古农具图谱较多的古籍的版本各有流源。  相似文献   

6.
《农器图谱》是元代著名农学著作《王祯农书》中最有开创意义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不仅农书的文和图与农学直接相关,而且每图之末所附的诗歌也包含了丰富的农学信息,尤其是在农器发展趋向和农器推广方面具有重要的农学意义,是农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秧马是北宋时期湖北鄂州地区农民用来从事水稻种植的生产工具,宋代文豪苏轼的诗作中,就有一首《秧马歌》。元人王祯编著《农书》时,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农具图谱,还收录了苏轼的这首《秧马歌》,并为之谱了一张秧马图。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也收录了苏轼的《秧马歌》,所附秧马图与王祯《农书》图谱相同无异。现今史书,在叙述北宋农业生产成就时,都提到了秧马及其用途。翦伯赞先生主编之《中国史纲要》第19页说:“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湖北鄂州地区的农民还创制了一种秧马,农民们骑在秧马上插秧(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可以减轻弯腰曲背的劳苦,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成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贾思勰曾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5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54年)的11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作者在撰写这部巨著中,始终坚持“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原则,他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广泛收集…  相似文献   

9.
序言陈旉《农书》是一本只有一万二千余字的小册子,该书很少论及作者自己的事。特别是关于陈旉其人,著述状况,社会关系等也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关于这部著作在中国农业技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由于天野元之助、周藤吉之两位学者的研究,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此外,笔者还想从中国农业观变迁的观点出发,把此书作为重点并加以讨论。陈旉《农书》虽然是重要的著作,但还不能将其原文称为定本。今后如果试图辑写陈旉《农书》的定本,则问题的焦点是应该收集、参照什么样的刊本、抄本,鉴于这样的研究状况,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中对调查、整理陈旉《农书》的版本系统加以汇总矣兄幢时靖宓闹苯踊崾遣樵哪诟笪目馐詹氐那∷目馊槲薨姹尽杜┦椤?以下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浦泖农咨》一书作者、书名作了考证性的介绍,对全书内容,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农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该书是继宋《陈旉农书》、明《农政全书》、《沈氏农书》之后,又一部具有独特见解的农业专著,为研究太湖地区、上海郊区从古代农业经济和技术向近代化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汜胜之书》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农书,作者汜胜之,西汉成帝(公元前32-前7年)时人。据《晋书·食货志》载:晋元帝诏书曰:"昔汉遣轻车使者汜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逐穰",后升御史。正是汜胜之"督三辅种麦"的实践经验,他才写出《汜胜之书》而闻名于后世。《汜胜之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农书,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书的第一个高峰。它总结了两千多年前,关中地区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经验。此书作为农书,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与强调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是米(粟)、黍、稗、大豆、小豆、宿麦(小麦)、旋麦(春小麦…  相似文献   

12.
《会津农书》是日本江户前期的农业技术著作。成书于1684年(贞享元年),大约与我国的《补农书》同时问世。日本历史上,晚至十七世纪初期,才出现农书类的著作,因此,《会津农书》作为一部早期的大型的综合性农书而受到广泛的注意,成为农学史和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参考书。近年来,学者们对它作了不少整理、校释和研究。小野武夫氏在  相似文献   

13.
也谈《王祯农书》的成书年代——兼与郝时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拜读了郝时远同志《元<王祯农书>成书年代考》一文,从中得到不少教益。但有些问题似欠准确,兹不忖浅陋,粗陈鄙见,以就教于时远同志和诸位方家。一、王祯何时迁任永丰?  相似文献   

14.
历代封建统治者,从政治上的“农本观念”出发,不乏倡导劝农,或官撰农书,进行劝民务农的说教,并借以指导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兆人本业》三卷,为唐代武则天删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用最高统治者的名义发表的一部农书,也是我国最早的官修农书。《唐会要》载“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朝集使。”又《旧唐书·文宗记》载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二月“庚戌敕李绎所进,则天后删定以《兆人本业记》之卷,宣令所在州县,写本散配乡村。”这部书曾颁行天下,以后的唐朝皇帝也推崇此书,并定为制度,“每年二月…  相似文献   

15.
<正>王毓瑚氏《中国农学书录》(农业出版社,1964年)温雅翔实,与天野元之助《中国古农书考》、胡道静《稀见古农书录》、石声汉《中国古代农书评介》堪称传统农学入门必读之四大名著,嘉惠后学多矣,  相似文献   

16.
"区田法"是我国农业历史上一项影响深远的耕作体制。有关"区田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氾胜之书》,贾思勰则是在《氾胜之书》的基础上对"区田法"作了全面的研究,并写成了定本。至此,汉代"区田法"的相关资料均保存于《齐民要术》一书中,因而,此书成了后世研究"区田法"的关键依据。到了元代,王祯著有《农书》,对"区田法"又做了新一轮的诠释,其后相关研究均取准于王祯《农书》。进入20世纪后,我国的农史专家借助于现代的技术和理论,重新研究了"区田法"种植,并做了相应的试验。在这些研究中全面探讨了各项技术的演进,并对"区田法"种植的有效性作了全面总结。然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历史上曾经广泛种植过的农作物千差万别,每一种作物对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此前的农史研究对技术的发展、农田的扩大等问题探讨甚精,但却忽视了各地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这样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效的影响。本文仅以前人对"区田法"的研究为对象,力图说明开展农史研究必须重视环境的差异,而不能单凭技术的精粗、劳动力投入的多少、畜力投入的多少或收成的多寡就对某项传统农耕体制匆忙下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元代农学家王祯首创的《授时图》继承了《夏小正》《礼记·月令》中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整体系统思想,它以图画的形式,体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的"天、地、人、稼"合一的"四才观"。《授时图》突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核心地位,以之定月份定季节,使节气与相应的农事安排有机结合,体现了王祯对官方所颁行历法的变通,由此做到"授时历每岁一新,《授时图》常行不易",在农业生产、生活上具有实用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汉代所推行的“代田法”是为历代农学家所注意的一种农作法,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国脉民天》、《农政全书》等都摘录和议论“代田法”在农业技术改革中的作用。“代田法”首见于《汉书·食货志》,东汉崔寔《政论》也谈论过。但所载文字是很少的,只有一小段文字。由于记载的简略,引起后代对“代田法”有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是由“区田法”发展成的一种高产办法,有的则认为是“畦种法”。据《汉书》所载“代田法”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根据前人经验进一步创造发展而推广的。由《汉书·食货志》和《政论》只能了解一部分科学技术活动和内容,其中具体技术操作方法是不清的。  相似文献   

19.
总论在现代农业中发展传统技术 伶屏亚《农业考古》1985.1 PI一6中国的传统农业对新的农业变革的启示 邹德秀《农业考古》1985.l.P了一3建立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一一《补农书》的启 不 俞荣梁《农业考古》1985.1.Pg一19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一一纪念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  相似文献   

20.
古代韩国旱田耕作法和农耕制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德卿 《中国农史》2003,22(3):15-20
由于高丽时代以前的农书尚未发现,我们几乎不可能确切了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状态;但是从朝鲜时代的农书可以看出,当时受中国农书《齐民要术》和《农桑辑要》等的影响很大。本文研究了在朝鲜半岛中部出土的刻有农耕图像的农耕文青铜器,进而考察了南江流域大坪里和汉江流域漠沙里的青铜时代农田遗址,认为三国时代的农业发展相当迅速,从而进一步考证了古代韩国的传统旱田耕作法和农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