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世中 《经营者》2001,(1):16-22
"十五"计划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展示出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中外汽车生产商、销售商干劲陡增,中国老百姓也一阵阵兴奋。然而,现实的情形是私车消费一路遭遇红灯。于是,面对政策——中央的或地方的、生产、市场、消费、能源、环保等,管理者、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专家们围绕"如何拯救、壮大中国汽车工业"这一强国富民的庄严话题,纷纷坦陈己见,其聚焦点则对准目前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症结——大众消费。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13,(1):18-19
是什么人在中国消费高端车?他们对于高端车的偏好又是什么?《汽车消费报告》告诉你答案。一辆高端跑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尽管它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但这在中国的道路上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早就告别了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时代的中国消费者,对于身边时不时出现的高端车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消费着高端车。  相似文献   

3.
彭波 《经营者》2014,(22):88-89
经营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企业家们对于未来市场增长的乐观估计普遍还有5至8年的时间。也就是大概在2020年~202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将到达峰值,未来在一定的规模上下波动。这必将使各个整车企业对消费者的争夺进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对于现有的60后~80后甚至90后消费群体,各个汽车厂家已经理解非常透彻。现在是时候着手研究未来消费者了,即2020年以后将进入汽车市场的潜在消费者,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我们将他们称为“下一代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晓盼 《企业导报》2011,(14):109-110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消费需求和竞争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购买行为也受到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汽车经销企业将更多关注消费者行为,指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1800万辆的销售成绩,创造了世界汽车行业的神话。然而,进入2011年,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结束,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各地相继限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渐彰显。2011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也清楚地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告别疯狂,回归理性。这对所有参与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企业,特别是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代》2011,(3):110-111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诉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将它作为代步工具,而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为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大众汽车不断将丰富的车型带给中国消费者。日前,大众进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又将一款极富运动气质的车型一一TiguanR—Line引进到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品牌命名与时俱进汽车品牌名称是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品牌名称既要反映生产商的价值追求和市场把握,也要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吕筱萍  王卿 《企业活力》2007,(12):23-25
<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其中以轿车市场最为突出。随着我国轿车市场的增长和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积极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而轿车消费主体也由团体转变为私人,一系列因素使得新的车型和品牌层出不穷,车市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同时厂商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汽车营销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夏欢 《经营者》2010,(10):42-43
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车可是个不错的伙伴,但消费者是不是这么看?本期《汽车消费报告》找到了近百位消费者,他们表达了对于旅行车的看法,但揭示出旅行车在中国市场表现原因的有效问卷只有91份。一起来看看,这种欧洲最受欢迎的车款在中国面临怎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肖明超 《经营者》2012,(8):164-165
在今天这样的政策、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生产商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受住消费者的考验。在机动社会的消费狂潮到来的时候,我想不管政策怎么变,不论政府采购怎么变,不论是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演变路径,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选择形成借鉴.结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估,参考美日欧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出消费者政策的支出规模.最后通过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对应发展阶段政策分析,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市场在2000年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自主品牌”一词也在这一期间开始出现并不断被叫响,目前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日系、德系、美系、韩系、法系等展开竞争。受益于政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在2009、2010年大幅提升。但随着政策退出,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1):59-59
当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众多国际汽车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时,好像任何一款车在中国市场都可以赚得消费者的眼球。并吸引他们为之埋单。其实,虽然彼时迅速崛起的消费群体拥有强大的购买力,但他们的消费观并未随着他们卡中那个数字的增长实现理性的发展,“不够大而全”的车型是绝对不会入有实力的消费者的法眼的。即使它的头顶上有着“BMW”的光环。  相似文献   

15.
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市场是买方市场的趋势。用户对汽车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选择和要求更严格,汽车销售市场的竞争将更为突出和激烈,企业之间将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降低关税将遇到的进口汽车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产品品种和规模经营优势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好邦客”汽车的银行(CARBANK)是深圳莱英达集团湖南公司首创的一种全新的汽车营销方式。这种经营模式责利于展动洗不币场、满定国民消S需求,星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消费摸式,行自我国目动的消费水平,对于我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16.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中国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平稳增长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很多消费者都考虑让汽车走进家庭生活。对于用10万元预算购车的家庭来说,实用是最重要的,以上下班等出行代步为第一目的,周末也希望自驾爱车出游,与家人分享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中国汽车市场从井喷到平缓的市场转变后,一直积蓄能量的自主品牌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蜕变期。其标志是,上汽、广汽、北汽、长安、奇瑞等国内车企均开足马力争抢中高端汽车市场,"低质低价"的帽子渐渐开始甩落。不过2013年,注定是自主品牌的大考之年。新年不久,就传来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好消息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近日表示,"新的公务车采购政策出台时间已经临近",自主品牌得到了政策倾  相似文献   

18.
汽车开始进入国内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新的极具活力的增长点,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开始凸显。然而,我国还存在着汽车消费环境不佳的一些问题,限制和阻碍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这些现象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不相符合。针对问题,本文从9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的对策,其中包括汽车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拓展汽车售后市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等。期望通过此文,消费者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盂为 《经营者》2010,(21):131-132
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德尔福已经学会伺机而动,不去争一时的市场和机会。他们期待中国汽车产业的更离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13,(7):50-51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3年1-5月份,微客市场累计销量76.6万台,累计同比增长-7.7%,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去年同期的这一同比增长数字是-4.2%,而在2009年之前,这一数字还是两位数的正向增长。究其原因,利好政策的撤出、油价高涨固然是一大因素,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传统微客先天性劣势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确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所在。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