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泡沫是有感染力的,房价不可能跌,都是这么想的,在一个火爆的环境里面,大家都觉得挺好的,因为泡沫是有感染力的。人开心的话,一个人有笑脸了,周边的人就会开心一点,大家都在笑的时候你也跟着一起笑。楼市钱景看忧。现在我看到一年收入就3万块的人都在谈300的房子,还跟别人推荐,我看这个房子很好,一定会涨的,我觉得这个大脑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1.您现在家里的居住面积是多大?人口多少?王:大约有110平方米,一家三口居住。汪:家里三个人的居住面积大概在80多平方吧。宋:房子不到50平方吧,三个人还有点挤。2.在您家里可以说完全属于孩子的空间有哪些?大致有多大?王:只有一个他自己的房间,有13个平方大。汪:有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吧。宋:他的房间大概有十来个平方。3.您觉得目前居住的房子大小合适么?有没有要换一套更大房子的愿望?王:目前还算够吧,也有想过换间更大的房子,大约160平方的跃层式房子会比较符合我的期望。汪:我觉得将来要有个四房一厅才能基本满足居住上的需求。宋:现在的…  相似文献   

3.
《乡镇论坛》2013,(28):41-41
北京市昌平区农民工陈某来信咨询:我去年在工厂附近租了套房子,租赁期限为两年。但是租住一年后,有陌生人来看房子并说房东准备把这套房子卖给他。让我准备搬家。我于是找房东理论。房东觉得这是自己的房子.想卖当然可以,让我搬走是买受人的意思.他也没办法。请问房东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  相似文献   

4.
有钱人家真正值钱的东西都在他的房子里,房子的外观看上去也很普通,但里面是非常豪华的。而且,许多西方的有钱人非常热衷慈善活动,非常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真正有身份的人不能缺少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房子是什么?房子就是家,就像蜗牛的壳,可以挡风避雨。 过去,我们一家五口人都生活在乡下,住的是单位的房子,起初是竹片编墙瓦片铺顶。后来是砖墙代替了竹片,虽然算不上讲究,住习惯了到也觉得舒适,从没有过要买房子的念头。上世纪80年代初,大哥招工去了城市,住的也是单位的宿舍,到了1990年结婚的时候,单位分了福利房子,大哥便有了自己的家。弟弟随后也招工去了同一座城市,等他结婚的时候已经取消福利分房,住房便没有了着落。于是凑了12万元按揭贷款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是按揭贷款,但比租房住好多了,至少是自己的。弟弟招工走了后,父母不放心便也跟去。  相似文献   

6.
采访     
责任像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我在房地产界干了9年,经历了房地产的起起落落,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干过来了,高涨期我们也干过来了,所以很不容易。每个成年人,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感到有担子。”你这份担子挑得累不累?“那应该说相当累。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我觉得责任对于一个房地产企业家来说,像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头装着企业,一头装着社会,装着企业的这一头,既装着所有者,也装着就业的职工;装着社会的那一头,既包括住在房子里的人,也包括从房子外边看这个环境的人。”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当园主 “实在不行,我还有园区有房子,卖掉一些,5000万还是有的,再干三五年,我们又变得更大了。” 宋如华不觉得风雨之中的托普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他只觉得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2,(24):84-85
"安居乐业"这四个字,描述了中国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解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安居"的意义是"居者有其屋"。确实,有了房子,才有了归属感,有了叫做"家"的踏实和温暖。这个家,可以是一个奢侈的梦,可以是漂泊中一种坚定的力量,也可以是无助时的一份自我安慰。有时候,你觉得这残酷又现实;有时候,你体会到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莽撞的开始     
xumier 《楼市》2005,(23)
去年底买了房子就立刻搬进去住了。房子等于就是毛坯,白墙、水泥地板、铝合金窗、老绿色木头户门、栅栏防盗门……我一直打算秋季装修,因为觉得秋季最好,可是朋友跟我说还是尽快装修,要不住着不舒服,而且秋季是装修旺季,很多建材都会涨价。于是凑凑合合地住着,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房子是6层的顶层,所以每个屋子都有极其恶心的暖气管道绕来绕去。当时看中这房子是偶bf决定的,因为难得碰上有大客厅的二手房,说屋顶的管道可以忍受。没想到这家伙属墙头草的,我一个亲戚来看了一次,什么都没评价就走了,弄得他很郁闷,再到烦恼,最后对房子简直是痛…  相似文献   

10.
米家乾 《江苏楼市》2004,(10):38-38
几乎所有的房产产公司都在营销活动中强调房子的设计,配套设施,小区的环境等客观属性,这是一种基于理性思维的定位策略,这种策略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觉得谁的房子好就买谁的房子。  相似文献   

11.
李如升  四海 《英才》2006,(3):108-109
法国人杜麦克上世纪80年代一到上海,就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到那些房子就觉得在哪里见过似的,格局和装潢都很熟悉:“这就是我的城市。”现为罗德公关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麦克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2.
《国企管理》2021,(4):110-111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老板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只得答应了。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水准,这时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相似文献   

13.
《财会月刊》2014,(8):I0016-I0016
很多人一有钱就想买房子,但是房子到底是负债还是资产呢?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就有了安定感,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你也这么认为,即房子等于资产,那么现在就是修正观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11,(Z4):152
相恋两年房子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我和男朋友小军在一起有两年了,除了爸妈反对外,其他人都说我们是金童玉女。其实我爸妈也没觉得小军哪里不好,只可惜小军一直没在杭州买房子,就因为这个,家里一直都没同意我们结婚。"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叶小  相似文献   

15.
《江苏楼市》2005,(2):40-41
过渡性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以过渡的房子,就是在人们看中更好,更合适自己的房子后,把之前一套卖出或出租而居住在前一套房子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在出售或出租前一套房子时都希望能有较高的回报,这个“前一套”就属于过渡性房子。过渡性房子既可以是人们购买的第一套房子,也可以是第二套房子,只要是为自住的购房行为不断过渡性房子就不断。  相似文献   

16.
陈丽华 《楼市》2012,(Z1):61
"我们就觉得,在这片‘会呼吸’的土地上,只有造真正‘有生命’‘会呼吸’的房子才不枉费这大好山水。""近几年,之江的配套越来越齐全,生活圈也越来越大了。现在的之江,美就美在‘新生命’注入后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不仅仅是只会呼吸的生态之江了!"在俞阅隆看来,之江三面环山、三江交汇,从古至今就是宜居胜地,是一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认同房子是一种"慢资产",是家庭的资产之锚,是长期抗通胀的工具,而且你的资金流很充沛。那么,也许今年的某个时间,是入市的机会。最近接到两位深圳朋友的电话,都咨询房子问题。第一位朋友计划在深圳中心区购买第4套房子,问我是不是时候。第二位朋友则想卖出惟一住房,改为租房住,因为他觉得房价见顶了。  相似文献   

18.
事件     
《房地产导刊》2003,(65):7-7
今年2月18日,翟小姐通过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家中介公司购买了一套位于应元路的二手房,中介公司的办事人员一直强调这个房子的楼龄只有12年,翟小组也觉得房子的价格和地段还是比较合适的,于是就付了1万元的定金,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内达成正式协议购买该房。一次偶然的机会,翟小姐听朋友说这个房子的楼龄有20年以上,于是马上到房管部门查询,得知该房屋的实际楼龄是22年,翟小姐马上到中介公司以欺骗的名义,要求退还定金。但是中介公司却以翟小姐是单方解除合同,所以定金不能返还,翟小姐将此事投诉到广州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经过调查发现应元路房屋的楼龄确实是22年,最后在12315的帮助下,翟小姐拿回了1万元定金。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留学辗转几年.住过各式各样的房子,但朋友老黄的house(单体别墅)却让我觉得最具美国特色。他的家在加州南部一个颇大的住宅区里。小区有大门,要在门口按密码才能进入。小区主干道旁排列着一幢幢房子,绝大多数是平房,房子之间,间距相当宽敞。老黄戏说.这样的小区,平时看到狗比看到人的机会多得多。  相似文献   

20.
漂飞飞 《财会月刊》2010,(12):I0027-I0027
她和他结婚时,所有人都为她担忧。因为他没钱,买不起房子。只有她不怕,两人租了一间狭窄的小屋。结婚后,他们用心地工作,准备贷款买房子,供孩子上学。她不怕苦,觉得能和他一起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