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索绪尔在1916年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其根本属性.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其他语言学家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认知的理据性等角度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语言符号在不同层面既有任意性.叉有象似性;象似性以任意性为基础并为任意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贺杏  陈柯 《现代商贸工业》2023,(12):253-255
学术界关于语言符号性质的研究由来已久,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原则更是影响颇深。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理据性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介绍了医学英语的起源与特点,从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四方面分析了医学英语词汇的理据性,以便为词汇教学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慧中 《品牌》2011,(2):135-136
象似性主要是指语言形式与经验方式、认知规律与概念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认知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反应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也产生了诸多异同。对比有声语言,手语中所体现的语言的象似性则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本文从象似性角度比较分析了美国手语和中国手语的异同,提出了中美手语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倩 《商》2014,(2):128-128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话题之一,认知语言学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体现在一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典型的语言结构形式之中。本文主要对象似性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是时代特征的标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流行语的产生及普及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在隐喻、转喻、象似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流行语的产生及理解的理据。由隐喻、转喻及象似性产生的流行语体现了人类思维模式及认知能力。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流行语被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同时体现了人类求新、寻简、标异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探讨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思维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反映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将以象似性理论为工具来探讨苏轼词。基于宋词的语言形式具有极高的象似性,富有音律美,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析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网络流行语之一"鸭梨"的流行原因和象似性原则方面的阐述,指出"鸭梨"的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具有象似性及这个词出现并流行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与传统的语言观不同,认知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语言性的,习语的语义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这时习语的外语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玘 《消费导刊》2014,(5):194-195
本文以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为背景,就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探索。通过分析工业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庄子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神的参悟对中国工业设计存在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概略语是语言中由音节较长的固定说法经过压缩、截略或统括而形成的词语。概略语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催化语言结构产生的偏移性变动,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对语言结构的选择,是人类的语言认知能力对复杂信息传播采取的有效策略。构造概略语应坚持区别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俗成性原则。概略语的深入探讨对于当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对符号学的特征描述以解释间接言语的理解过程的简化。任意性与社会性、线性与非线性、意义连贯性以及符号场的理论等试说明间接言语与其他话语一样都是一种符号,在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中,都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使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它的理解过程并没有太大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视角下的英语语篇映照人的思维与认知。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语篇教学能使学生深层解读语篇,了解语篇的布局谋篇,从而其提高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及语篇层面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范培林 《商业科技》2009,(25):132-133
交际语言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其核心出自于这样一种概念,即:语言不仅仅是一系列规则,而是一种创意活动。交际法不过多强调语言知识而偏重于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创造出正确而又与这一场合相吻合的,有意义的语言。本文对交际语言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联系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商》2016,(7)
在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中,中外双方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误译、交际失败等问题的出现。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一种任意的言语符号的系统,它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而交际民族志学则是研究语言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是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关系研究的传统流派之一,用于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问题。本文将运用交际民族志学中的一些理论来分析处理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点,以减少翻译和交际中出现的误译等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颖 《商业科技》2010,(33):230-230
英语新词的产生都有其理据性的依据。本文对语义理据进行分类,并对英语新词进行归类分析。英语新词的语义理据性不仅是一种心理联想,也与文化和历史因素有密切联系。由此,希望本研究对词汇教学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和重要基础,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一个动态过程.采访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人类传播方式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本文对新闻采访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体现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陶瓷中的“象”经历了最初的意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象的形象逐渐弱化而象的符争巨逐渐加强,尤其是今天的现代陶艺,人们已经不再受具体形象的束缚,创作、审美思想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从具象到抽象,是象的符号性在象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个挂发畏可能。  相似文献   

18.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GMSK)具有较好的旁瓣衰减性能和恒包络特性,适用于航天通信领域,其通信信息速率可以任意设置无疑能够拓宽其应用范围。但因为GMSK调制采用的高斯滤波器的特性与信号的3 dB带宽、符号的持续时间有关,所以信息速率的任意性增加了GMSK调制与解调的复杂性。在利用Laurent分解法分析任意信息速率下GMSK信号调制、解调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ordic算法与查表法相结合的调制方法,以及基于改进的分组式Viterbi算法的解调方法。通过Matlab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利用FPGA硬件平台实现该算法,最后使用误码仪测试了信号的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任意信息速率的GMSK调制与解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标志设计作品中标志的符号及文化语义至关重要,因为标志的符号性是标志外在的形式,标志的语义性则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诠释方式。标志的符号性侧重于直观的视觉特性,通过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展示标志的语义性。标志的语义性往往通过一个图形暗示关联着的含义、隐语,运用准确的标志符号的形象化视觉语言达到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目的。  相似文献   

20.
范培林 《商场现代化》2009,(25):132-133
交际语言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其核心出自于这样一种概念,即:语言不仅仅是一系列规则,而是一种创意活动。交际法不过多强调语言知识而偏重于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创造出正确而又与这一场合相吻合的,有意义的语言。本文对交际语言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联系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