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税务检查中发现,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利用该土地建造自用房屋等建筑物时,对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是否应该转入在建工程成本构成房产原值,以及是否应缴纳房产税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自国家1986年10月1日开征房产税以来,综观有关政策法规,对此问题似乎不尽明确,而在有关会计制度中对此问题的处理又有不同的规定,为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注:新旧准则(制度)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完全一致,不在此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程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够严格规范,在建工程核算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成本分摊计算不真实,虚增企业当期利润,企业多交所得税,增加了现金流出和资金成本,使投资者及债权人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要加强在建工程会计核算,有效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在建工程的科学化管理,严格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在建工程抵押是指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权利人在房屋建设期间.将在建的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全部或部分设定抵押,作为银行收回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目前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商业银行提升房地产市场信心、扩大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在建工程抵押的特殊性.给银行债权实现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将不利于银行债权保护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成本核算关系着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也关系着房地产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能否实现。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成本主要有土地、设备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成本核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象不明、费用归集分配不明、虚增成本、核算周期不明以及盲目调整成本等现象。本文将对房地产开发成本结构及核算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这一理论工具,阐明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具有产权性质,分析了土地使用权产权不明晰界定引发的拆迁交易成本上升问题.并论述将土地使用权产权界为居民独立产权的重大意义。鉴于我国房屋拆迁问题中涉及了有关产权和交易费用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芳军 《魅力中国》2010,(10):113-114
某公司,由于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急需将一宗土地使用权进行变现处置。该宗土地为受让的政府出让地,面积312亩,每亩单价20万元人民币,预计处置时土地价值每亩50万元人民币。公司拟处置的方案有:1、直接处置方案,即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2、间接处置方案,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方式对外投资与某公司合资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相似文献   

7.
刘铁铮 《魅力中国》2010,(13):29-30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本文通过笔者对我国现行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相关法律研读与考察,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试图探究该权利制度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8.
魏竹青 《北方经济》2006,(24):79-80
在日常工作中,当建设方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除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外的其它企业,一般都属于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按会计准则先进入"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完工符合固定资产条件时,再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对"在建工程"核算中明细科目分类没有做具体规定,所以会计对发生的费用按明细归类时,往往按个人主观理解去分类,没有一个固定标准,造成企业间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何佳艳 《首都经济》2009,(10):92-92
目前,绝大部分外企“落户”北京所取得的都是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涉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问题。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外企在京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大致流程,以及转让过程中需要履行哪些手续,缴纳哪些费用。  相似文献   

10.
王郑  张建新 《黑河学刊》2005,(3):99-102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地下空间使用权是土地产权这一排他性权利束的一支,是国家按照一定的程序把地下空间交给使用人使用,从而产生的相关权利与义务。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地下空间使用权中存在许多问题也摆到了我们面前。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地下空间使用权立法是最有效的明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的办法。地下空间使用权立法的技术性较强,除了要考虑有关的土地法规,还要从工程的角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 土地流转概况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土地流转是将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流动,从而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崔静 《天津经济》2005,(8):72-73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期系统地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取得某一固定资产是为了取得它的使用价值,期望它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固定资产的潜能是有限的,随着它的不断使用,它的潜能会逐渐衰减。因而企业可以通过计提折旧,将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逐步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当中,以正确衡量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一周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1,(30):15-15
五矿万科欢庆城善后方案确定 昔日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如今只能零星见到几个工人。7月25日,北京万科对外表示,已就欢庆城项目的善后解决方案与香河县政府达成一致:香河县政府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在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在建工程予以收购,欢庆城项目终止。  相似文献   

14.
一周公司     
五矿万科欢庆城善后方案确定 昔日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如今只能零星见到几个工人。7月25日,北京万科对外表示,已就欢庆城项目的善后解决方案与香河县政府达成一致:香河县政府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在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在建工程予以收购,欢庆城项目终止。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价格的新动向及研究——以江苏南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苏南通市为例,依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惠农实施后农地流转价格上涨现象。研究表明:农地的超额利润增加,刺激转入户调整投入农地数量,扩大种植规模,取得最大利润;转出户则通过自身拥有的使用权将补贴内部化,提高利润水平。农地使用权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其他资源对土地的替代,使农地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转出户将农地补贴内部化,则使农地的利用效率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相关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6,(9):47
国家将统一制订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今后,国家将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统一制订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昨天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规定,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接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建设用地州关税费标准将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合作经济》2000,(6):43-48
为了指导各地供销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盘活供销社系统的存量资产,防止土地资产的流失与浪费,防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过程中引发的纠纷,降低土地开发、利用环节中不必要的费用负担,维护各地供销社的合法权益,总社法制办将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摘录汇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栋  陈庆平  仝山杉 《中国经贸》2012,(16):133-134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住宅七十年土地使用权与其上的房地产建筑物无限期所有权产生了矛盾。本文试图由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有三大解决方案(土地使用权无偿续期;土地使用权有偿续期;土地使用权随房屋的折现率至零而消逝)进行辨思并考察域外相关制度,认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应为无偿自动续期。  相似文献   

19.
高宇 《特区经济》2005,(6):177-178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正在不断地参与到房地产经济中来,向非农化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用地的潜在经济价值得到了开发,创造了财富。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所有者在出让了土地使用权后并没有因为土地开发  相似文献   

20.
周小利  梁荣 《西部论丛》2004,(11):64-65
抵债资产是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借款人、保证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权利资产,实物资产主要有房产、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权利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抵债资产的取得主要是债务人不能以现金方式偿还债务,如果银行不接受以物抵债可能损失更大。所以银行接受以物抵债一般都是被动的。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