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公益性和外部性,城市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依赖政府投资。随着公私合营模式在公共事业领域的推广,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中大力提倡应用PPP融资模式,但由于商业模式尚未确定,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一直不高。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现状及其运用PPP模式的意义,通过PPP模式落地难的原因分析,提出参考国外城市规划和处理水危机的经验,设计以PPP发展基金为中心的融资商业模式,并提出政府要创新发展思路,引导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融资约束是制约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障碍,PPP融资模式是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的最佳选择。PPP模式的运行涉及复杂的契约关系,其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最为关键,双方在PPP项目运行过程中目标导向存在差异且都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契约治理问题在PPP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运用不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更好地在PPP模式下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书嵘  杨秀 《科技和产业》2021,21(3):185-188
由于基于Shapely修正值的PPP模式政府补贴的适度性模型,全面考虑到贡献程度、合同执行程度、投资比重以及承担风险大小这4个重要变量对PPP模式政府补贴的综合影响,政府补贴方案将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研究对于PPP模式中政府补贴如何补、补多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PPP模式在广泛实践中解决政府补贴量化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促进PPP模式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2014年以来,中央及各部委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求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开展等。国家希望通过PPP模式创新融资体制以引入社会资本,为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投资制定制度保障,扫清社会资本进入的制度障碍,盘活民间资本。文章通过对政策的解读,研究新形势下PPP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PPP融资模式的应用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实现了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的有效合作,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近些年,城市基础建设规模的增加,所需投入资金数额非常庞大,单靠财政投资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因此必须要引入先进的PPP融资模式,吸引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经营权,从而实现其投资成本的回收。文章主要探讨PPP模式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PPP融资模式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融资是一个相对敏感而又不得不提及的话题,地方政府融资能够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文章将会针对PPP模式内涵以及PPP模式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引出地方融资PPP模式的运用,以便于针对PPP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财政部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即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经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正在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但是,在推广运用PPP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难点需要克服。文章列举了湖北省当前在法规政策、实施经验、金融服务、政府态度、政府能力、项目自身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并从制度建设、政府建设、项目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面临着内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工程量大,资金需求量多;外部地方融资能力有限,负债空间也几乎利用殆尽。前期已经积累下来的巨额债务和刹不住的新增融资需求是挡在改革面前的首道难题,推进园区投融资模式的改革转型是箭在弦上。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园区融资领域的这一现状,对园区如何运用PPP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汉卿 《中国招标》2017,(36):26-27
ABO模式(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是北京市独创的概念。这种模式下被授权单位可以做PPP,也可以自行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政府只关心最后的效果而不关心具体过程、具体采取的模式。因此,ABO模式的推广,将对PPP和政府购买服务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贾丽  徐振宇 《科技和产业》2014,14(11):57-61
社会化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PPP作为一种基于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利益共赢的公私合作模式,其在养老服务业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是解决好风险和收益的科学对等分配;对比多种模式下的收益分配效率,发现基于风险分担的Shapley值方法更能真实公平地反映公私双方的贡献度,也有利于实现项目总收益最优,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参与PPP模式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红军 《改革与战略》2011,27(5):155-157
随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为了解决政府资金短缺、建设和运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政府广泛采用了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公私合作(PPP)模式进行项目运作。中小企业参与PPP模式并获得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值得长期关注的研究问题。文章以参与PPP模式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企业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规模、企业所在区域和企业管理者信用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共项目PPP模式选择路径研究——基于交易合作三维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在中国的公共项目中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对PPP模式分类不清晰,并且缺乏对各种具体模式运作特征的深入了解,政府仅将诸如BOT、BT、TOT等少数模式简单套用到众多的公共项目中,如此就会出现PPP模式制度安排特征与公共项目属性不相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出PPP模式的二十二个小类、九个中类和四个大类的三级分类结构,提出政府在该分类结构中选择PPP模式时遵循从上至下的决策思路。针对九个中类的PPP模式,在所有权转移效益、经营权控制程度、公私合作程度构成的三维框架内,识别出公共项目PPP模式选择的三条路径,结合公共项目属性给出每条选择路径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将PPP模式引入保障性住房领域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作用,但风险分担问题抑制了私营机构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合作的稳定性。风险分担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双方对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探究双方对风险认识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双方在风险谈判时的效率,形成双方认可、具有可执行性的风险分担结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PPP模式下保障性住房风险清单,探究分析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风险认识差异度及原因。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T检验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在全寿命周期中,对于风险危害程度,双方对政治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市场收益不足、腐败风险认识差异度较大;对于风险发生概率,双方对市场需求变化、项目唯一性风险、政府价格限制、经营者经验不足、政府干预、政府信用、合作冲突风险、腐败风险认识差异度较大。剖析双方风险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因为双方受自身角色的限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评价、认识风险的角度稍显片面,表明了双方的信任度亟待加强,公共部门应该扮演好监督管理者的角色,给予私营机构充分的运营管理自主权,尊重契约精神,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公私合作制(PPP)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正逐步应用于公用事业的建设中。本文从政府、市场、项目三个角度重点列出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提出PPP项目应将不同风险分担给最有能力使风险最小化的一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PPP模式下城市公用事业现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下必须创新PPP项目的政府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PPP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芳  赵玮 《特区经济》2012,(8):174-176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与传统供给模式相比,在PPP模式下,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建造商和运营商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减少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因此,PPP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而且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By identifying the political motives of official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new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hina's incentives for investing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hinese urban panel data for the period 2013–17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of promotion pressure and financial burden in relation to investments in PP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ased on our findings,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standardise the behaviour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promoting PPP projects, establish a lifelong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for PPP project performance,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and avoid the risk of local debt arising from over‐investment in PP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Moreover, a match should be formed between local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investment plans to avoid over‐ or under‐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用事业既具备生产阶段引入竞争所需要的条件,又具备供给阶段进行垄断经营的基础,既有民营化的可能,又有管制的必要。采取BOT、TOT、PPP等多种形式使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推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进程,既可以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困难,又可以克服政府独家经营效率低  相似文献   

19.
崔健  刘东 《开放导报》2012,(3):109-112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府融资平台的视角,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认为通过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产权权益证券化、股权转让来盘活存量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通过土地融资、发行中票和短期融资券、PPP或FPI等运营方式,以及发行产业基金、吸引保险资金等融资模式相结合的策略,对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建立 《特区经济》2009,(8):294-295
城乡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均衡配置是实现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的特定途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相对落后,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高、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党和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使城乡基本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