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富裕的基本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在科学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时,总是与"实现什么样的富裕、怎样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并由此构建了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体系。人民共同富裕即"实现什么样的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的首要问题,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以科学精神在我国探索和回答怎样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即"怎样富裕"的现实途径。邓小平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蕴含在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内。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决不能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解为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也不能理解为中央"进"、地方"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从发展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还将继续发展,作用还会进一步发挥,但无论怎样,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至今已有20年,国有经济角色定位历经了1993-2002年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内涵的国有经济角色定位和2003年至今以"成立国资委"为契机的国有经济角色定位两个历史阶段,这一衍变缘于资源调配手段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等方面。这一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实力的不可战胜,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振兴并壮大国有经济,对于繁荣社会主义市场并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与积极作用。中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所以说不论是究其社会本质而言,还是站在法律的高度上,巩固国有经济的任务毋庸置疑。而与国有经济相称的国有资产在目前方兴未艾的体制改革中,务必要在深化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在流动方面的改革创新,方可全面发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作用谁轻谁重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无为而治",而是交换关系中的趋利竞争。因此,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建设"强政府、旺市场",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并注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玲 《经济论坛》2005,(6):61-61,66
一、国有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经济是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国有资源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国有经济几乎包罗一切,是一般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政府制定的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增强企业活力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过于突出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模式"中的地位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模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弄清"中国模式"的实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该文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对我国现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再认识。试着说明:在社会生产力还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在商品经济发展不可逾越并将长期实行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主导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董瑞芝 《经济师》2001,(5):165-165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样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将伴随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稳定下去。因此 ,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首先必须弄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涵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首要涵义是指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控制力上。国…  相似文献   

11.
讨论国有经济的进退不能脱离我国经济转轨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重要制度条件。在转轨时期,国有经济肩负执行宏观调控、保持社会稳定等特殊职能,其进退要与国际形势发展、本国政治经济条件及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将代替一股独大型国企而成为企业主要经济形式,各市场主体将在平等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国有经济的合理进退应遵循效率标准,其比重将是动态变化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体现在更合理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适当作用,提升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包括国有垄断经济还是很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只有大型的、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其拥有资本、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经验和经营规模等各方面的特殊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与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 ,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其运行不仅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存在的依据与西方市场经济中国企存在的依据不尽相同。我国的国有经济不应从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完全退出。调整所有制结构 ,国有和公有经济比重下降是必需的 ,但也应是有边界的。不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把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说成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 ,笼统提“破除所有制崇拜” ,均不妥。在中国搞私有化 ,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陈琪 《经济师》2000,(9):38-39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成败的关键。今年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 ,走出困境的最后一年 ,如何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命运和国有经济的地位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显得特别重要。在市场竞争领域中 ,决不能忽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一、正确把握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 ,人们把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国有经济的定位混同 ,从而常常把国有企业的弊端归罪到国有经济身上 ,要求国有经济退出“市场竞争领域”。其实 ,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是两个相联又不同的经济概念。前者是指国有经济的微观经济形式 ,是财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基础论是一个过时观念,违背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两个决定,在已经明确了国有经济的定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体以后,还强调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脱离了中国改革实践,阻碍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基础论,成为维护垄断行业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个借口,是国企改革一大障碍;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是顽固坚持斯大林的模式,忘记了"一大二公"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混合经济"理论,国有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即在垄断性行业、公益性行业和某些特殊行业可以发展国有经济,除此之外,应由私人经济支配。这是基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集团立场和思维定式而得出的理论和政策,并不合乎社会生产力的现代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要。即使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股份制的国有经济也不应局限在为非国有经济拾遗补阙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其中,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首次被正式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未来我国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乃至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比较适宜的经济成分结构应当是"三三制",即在国民经济总资产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大致各占1/3,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结构。在这个"三三制"模式中,公有制经济占2/3,牢固地占据着主体地位。如果说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指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的话,那么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则指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起支配作用。不管国有经济目前存在多少缺点,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没有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经济基础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利用其特殊地位和特殊功能,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统率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国有经济讲求少而精,精而大,大而威,威而  相似文献   

19.
对否定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几种观点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党章》和《宪法》的规定,必须遵守。各种否定国有经济的观点,诸如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国有企业是垄断企业、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照搬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国有经济必须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产权不明晰、私营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等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劳潮   《广东经济》2001,(5):32-35
改革开放经过二十多年之后,许多学者都比较认同中国的改革路径是“渐进式的、体制内与体制外并举”的观点。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改革初期,我国以体制外改革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国有经济和计划体系,以罕有的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体制外改革的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市场的发育,私营经济壮大起来后,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改革,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