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有183个城市要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比北京的定位“现代化国际城市”还要超前,真让人佩服一些地方领导的“超前意识”和“长远目光”。我们真的需要183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吗?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有183个城市提出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一方面是中央强调宏观调控,节约紧缺资源,另一方面却是地方强调加快发展,此种矛盾如何协调?被誉为“圈地运动”幕后真凶的“城市规划”又应如何演绎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与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化“精神”;重化“活动”,轻化“内涵”。以“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化设施、化环境、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化形态纷呈的“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化产业增强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化产业面临的体制、管理模式、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化竞争力,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从1996年8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对这种提法进行了修正,突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2003年省委对广州提出了“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口号,市委市政府把  相似文献   

6.
商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上海商贸业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抓住对外开放、城市发展、消费升级、区域联动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商贸业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稳定市场、吸纳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上海商贸业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形势,努力找准差距和不足,研究对策和方法,以期促进上海商贸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料链接     
《宁波通讯》2013,(9):19-19
低碳城市目前己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以下分别简要介绍有关国家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低碳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1992年广州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黎子流市长正式提出了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构想。去年4月,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协助下,召开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21世纪的广州国际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同年9月,广州市被世界大都市协会正式接纳为该会的会员,成为我国至今唯一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的城市、亚洲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四个城市之一。建设国际大都市这一战略构想,是广州集体决策的结晶,是广州市广大市民的历史追求。她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和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是基于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客观决定的,是上海全力实施“服务全国”战略的坚实基础,也是上海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对上海具有特殊的内涵,欲充分认识这一内涵,必须深刻把握上海如何更好地为全国服务,服务什么,为什么目的服务,以及深刻把握如何通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服务全国过程中实现上海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作为具有沿海重要地位的国际大都市,其重点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目的也在于增强上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和城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必然对现代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与上海的“四大中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在一些发展不快的地方,“大发展”、“大跨越”、“大开发”、“大调研”、“大变化”……不绝于耳,好像不“大”就不足以展示创新之举、发展之功。一时间,各种“大”字句型成为新一轮话语新宠。据报道,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定位之高远、规划之宏大、建设之豪华,令人瞠目。气吞...  相似文献   

12.
宋炳坚 《浙江经济》2006,(14):46-47
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杭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江南城是杭州市的三个副中心之一,更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进一步明确江南城萧山区块发展的功能定位,加快江南城与杭州主城的对接和融合,对提升杭州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大都市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筹办和举办世博会,不仅大大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建设的步伐,也会进一步提升“开放与宽容,创新与争先,务实与创业,诚信与守法”的上海城市精神,促使整个城市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区扩大区域后,已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都市。如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使杭州较快成为国际知名城市,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杭州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知名名城”的目标,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党中央从增强国家竞争力角度,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其后,北京、南京、青岛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重庆、武汉、沈阳、烟台、包头提出10年建成“创新型城市”;南通、铜陵提出到2015年在所属省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珠海则提出2020年前全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新闻媒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号。《经济参考报》质疑,数百个城市定位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闹剧还没消散。“创新型城市”又成为各大城市追逐的目标。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心切,但实质行动迟滞的反常表现,已经引起新闻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选择上,许多城市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重点关注科技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经济、社会层面的结构重构和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16.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一些发展不快的地方, “大发展”、“大跨越”、“大开发”、“大调研”、“大变化”……不绝于耳,好像不“大”就不足以展示创新之举、发展之功.一时间,各种“大”字句型成为新一轮话语新宠.据报道,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定位之高远、规划之宏大、建设之豪华,令人瞠目.气吞山河的口号、大讲大宣的气魄……这一切,怎一个“大”字了得?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6年,全国就有86个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而到2005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只是片面的强调发展经济,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城市因为没有明确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模式,而使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瓶颈。曾有专家批评中国缺乏城市特色的概念,大部分的中国城市只是一个个中心的集镇,中国城市有的只是规模,缺乏城市的原创气质,也缺乏城市应有的名片——“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9.
《杭州研究》2003,(1):6-8,31
“十五”期间,是我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建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好杭州的外宣工作,对于提高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树立杭州的国际新形象,为杭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了“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此后相继出现了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和芝加哥—匹兹堡两大都市带,占据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集中了全国的大型企业的80%。可见,大都市经济圈(带)是国民经济的精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