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稳定的团队是企业取得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人才流动,是必然趋势,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流动。但从企业角度看,人才的流失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实现企业目标,将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产生的弊端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最棘手的难题,本文试从所在单位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入手,探讨留住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人才聚集效应的诸多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文章提出,科技型人才流动的动因有引致性动因和驱致性动因两种,要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进而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必须同时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水平。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边界的存在则需要地区或企业严格控制好科技型人才聚集度,使之处于最优点以保障经济水平快速有效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员工持股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有助于奠定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扩大资金来源,增加员工收入,并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等。与此同时,员工持股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的意义重大,需提高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工作进行优化改进,使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以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的方式及重要性为切入点,结合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实践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研究优化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的具体措施,期望能为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鲲 《商展经济》2023,(19):165-168
随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我国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检验改革成效,提升国有科技型企业的市场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根据企业绩效管理理论和“科改示范行动”实施要求设计了评价指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从企业治理、经济与社会效应及创新发展三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以期为揭示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成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1999年,根据国家总体部署,1100多家原国有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本文简称"转制科技型企业"),国有科研院所陆续被"踢入"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转制科技型企业中"国有事业单位"的传统烙印仍未消退,企业管理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以华为等典型现代科技企业管理模式为参照,试图为加快推进转制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更离不开人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单向净流出问题不仅影响国有林区人才队伍建设,而且还制约林区的稳步发展。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因素进行分析,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国有林区人才流动原因的权重,据此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汽车检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员工激励现状,基于《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财资[2016]4号)文件规定,结合该单位实际情况,设计岗位分红激励机制,搭建激励分配模型,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2年~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41家江苏省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其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商业借款获得更大的创新绩效,但未能对财务绩效进行有效提升。即便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债权融资与公司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但从企业资金需求量的角度看,仍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择和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存在一些问题,能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非常少,且结构不合理;企业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国有大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而产权较明晰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产权约束角度看,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择上应着重考虑具有市场竞争力,已真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国有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内部化优势角度看,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首先应从规模上着手,其次应培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西部企业人才流失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然存在的,但不合理的人才流动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将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企业人才的不合理流动现象大量存在。针对如何正确认识企业人才流失,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健康发展,还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生到退出市场,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五个典型周期,每个周期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发展特征、融资需求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巍栋 《现代商业》2012,(19):16-21
目前,就中国整个科技型产业的发展而言,都会受到一个周期性的限制和基础研究的制约.当基础研究的潜力挖掘到一定程度,新的科技热点又没有形成时,科技型企业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增长受限、发展乏力的周期过程.从科技型企业本身来讲,他们从事的是应用型的经济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研究的制约.在基础研究没有突破的时候,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所以,这会使科技型企业难以及时跟上趋势的变化,这种方向上的错位,也会使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从企业种子期、新生期、成长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指出其成长周期的经营与融资特点,探索适合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阶段实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国有科技型企业科研人员激励的现有问题出发,通过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设置合理计算方式、建立基础核算组织、签署多方分配合约、申请第三方独立审计、约定绩效承诺和规避风险等途径,最终促使企业科技人员享受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和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人才逐渐增多.在上述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流动提升了企业人才质量,提升了人才自我价值.但是人才流动的频繁性直接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加重,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本文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才流动状况进行分析,对人才流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发展均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评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国家的科技实力具体地就体现在国家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实力当中.在我国,发展较成熟的科技型企业基本为国有性质,如国内的三大电信业巨头,移动、联通和电信,或者是已发展壮大的私营企业,如国内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腾讯.目前,我国相当重视科技企业的发展,在全国30个省市建成了10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面聚集了国内57000多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就有将近半数为中小型企业.2009年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将近90%的企业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此类企业多为中小型高新技术、投入高、风险大,无厂房、无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拥有的多为让投资者难以衡量的无形资产,而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机制或者社会信用担保体系,致使我国绝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批发业营销功能与国有批发商业营销模式探讨靳俊喜(重庆商学院副教授)解决国有批发企业面临的困难,要靠改革,要靠两个根本转变。从批发业营销活动的角度看,重新认识其营销功能,改革和调整过去粗放的营销模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要求,刻不容缓。一、批...  相似文献   

18.
科技型企业绩效管理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指标体系的构建更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笔者从分析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不同着手,引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绩效指标构建思路,结合科技型企业的主营业务类型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通过对科技型企业指标体系的研究给同类企业以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物流企业现状与环境我国的国有物流企业1993年达到了40多年来发展的高峰,1993年全行业商品销售总额约占全社会物资销售总额的32%,上交利税达150多亿元.然而从1994年开始,国有物资部门出现了40多年来第一次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现在国有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下降到了10%.回顾历史,这与我国国有物流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靠计划、吃差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5000多家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全面进行企业化转制.在这场体制性"裂变"中,钢铁行业的排头兵——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家综合性科研机构转变为大型国有科技型企业,中国钢研主动求变,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在实现集团自我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对行业整体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