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与货币需求、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影响货币需求,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可以综合考虑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2.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全面地阐述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特点和相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分析这些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来明确我国应当采取以"盯住基准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认为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行为;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认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一个来自经济体系之外,另一个因素来自经济体系内部。事实上,货币供给既具有外生性也具有内生性,但主要具有内生性倾向。这对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孙国峰表示,金融的重要性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货币政策调控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货币政策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与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李扬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战略性转型。运用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需求端的宏观调控手段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存在于实体经济层面,结构方面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路径方面。如果简单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为增加供应、增加机构、增加贷款、增加产品很有可能误入歧途。"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明确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是第二性的。"李扬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生产要素层面,主要目的是提升劳动力、土地和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货币供给方式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对冲外汇占款为基础转向以国内资本因素为基础,并开始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作用,并采用VAR模型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分为数量型和利率导向型,分别对两类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利率波动、上市公司总市值和物价水平四个层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导向型政策作用力度总体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因而在政策运用中需针对不同背景及政策目标,灵活选取多项政策组合以期取得最优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有关数据表明,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有效发挥其经济调控作用.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给、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完备是这一期间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甚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我国应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削弱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以及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9.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在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供给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全球的普及,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货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商品零售业的繁荣.但同时,也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尤为明显.正确认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供给变动的规律,对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尝试性地将电子货币作为一个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纳入到货币供给决定的理论分析构架,试图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李杰 《价格月刊》2009,(4):48-50,53
对我国2001年~2007年外汇储备及其来源基本情况及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货币的投放方式,加剧了货币投放结构不平衡问题,增加了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性.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汇率政策纳入最优货币政策框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存款创造贷款"还是"贷款创造存款"还存在较大争议,但一个事实就是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将以上争议明确化,对我国制定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可贷资金理论、货币供给理论模型等,对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做出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内生性的特点。在这一结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是"贷款创造存款"这一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已逐渐形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却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分析股市发展分别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产生的影响及根源,指出我们应该如何消除负面的影响,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何为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根据特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原理认为,使用货币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即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或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就应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相反,当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应该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货币政策的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当总需求不足时,首先采取措施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引起活…  相似文献   

15.
基础货币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变量.近年来,我国国库库存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3月末库存余额高达22 757.24亿元,高位库存的变动对基础货币供给产生影响,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国库库存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国库库存变动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后提出合理管理国库库存以增加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落地,这场"货币战争"的影响和后果如何?笔者认为,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需要在两阶段货币战的跨度上审视,因为竞争性的汇率贬值和放松货币供给仅仅是货币战的第一阶段,核心国家重新收紧货币政策才是真正产生冲击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流通经济》2016,(7):122-12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改变货币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支付货币电子化对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产生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支付货币电子化的普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货币供给。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导机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刘砚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31-231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分析我国央行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进行分析,必然要涉及到货币供给的过程.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刘永  梁英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44-144,14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供给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本文从货币供应(M1)与经济总量以及物价的联系的角度来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通过对货币供给(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供给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供给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并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下治理资金"脱虚向实"的现实挑战、突出问题和原因解析,基于货币政策结构调节功能的实践重点及方向深入剖析,围绕货币政策治理资金脱虚向实这个核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可行性的措施,以期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