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公益广告和社会发展两个支点来展开分析,研究电视公益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以电视公益广告为出发点,分别从电视公益广告与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电视公益广告应用的制约和影响、电视公益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予以阐述和分析,探讨电视公益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取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要素对比分析,公益广告的功能对比,公益广告的分类与特点,以及如何做一则成功的公益广告为视角,对于电视公益广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获得了蓬勃发展。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布主体由最初的政府部门、电视媒体向企业、广告公司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转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视公益广告是社会文明的旗帜,是国家理想的标杆,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本文主要从电视广告的发展背景、电视广告的存在价值、其产生的影响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9,(2):76-76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2008年春季以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连续展播大量的公益广告作品,借北京奥运东风,将我国电视公益广告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的公益广告发布总量还是偏低,公益广告的发展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市场观察广告主》2010,(4):122-122
2010年2月,随着黑龙江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黄金时段的一则公益广告作品征集电视广告片的播出,伴随着画面中铿锵有力的鼓点声,首届中国电视“金鸽奖”公益广告大赛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6.
范素锋 《中国广告》2012,(7):126-128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文明的倡导、传播和推动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底,中央电视台启动了"汇聚力量,传播文明"——2012年公益广告项目,推出了成立"公益广告专项机构"、推出100支以上电视公益广告、拨出专项资金投入公益广告创作研究、组织央视优秀主持人及各界名人拍摄公益广告、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公益广告片、安排更多时间播出公益广告、呼吁并推动设立中国国家级公益广告奖项等7项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的全国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库中"疫情防控"主题的公益广告作为研究样本,邀请两位编码员按照编码手册对样本进行编码,得到疫情期间电视公益广告的6个一级议程和23个二级议程。研究旨在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议程设置的呈现特点,为议程设置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现实参考。研究发现:政府机构和主流媒体在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成为议程设置的主导方;应对疫情的公益广告的议程设置符合社会大众的导向需求;议题来源的多样性对议程设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电视和网络议程设置效果的复合性实现了舆论导向作用的最大化。而如何将常态化的疫情防治与日常的公益广告结合,如何进一步发挥公益广告议程设置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雯 《中国广告》2012,(2):144-146
12月22日,"汇聚力量,传播文明"——中央电视台2012年公益广告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召开,推出2012年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七大新举措:一、成立"公益广告专项工作机构",完善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出机制;二、推出100支以上的电视公益广告;三、组织优秀的央视播音员主持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2,(7):7-8
央视启动公益广告全球征集活动 6月8日,“CCTV电视公益广告全球征集活动发布仪式”在北京798艺术区隆重举行,面向全球各类机构与个人征集优秀公益广告创意及咸片。中央电视台将对征集到的公益广告创意设置月度优秀奖、年度公益广告奖等相关奖项,对于优秀的公益广告创意或成片,将予以投资拍摄、颁发奖金,在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平台播出。  相似文献   

10.
王闻听 《广告大观》2010,(11):75-76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我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专为公益广告而设的《广而告之》栏目,从此让公益广告真正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并受到关注,揭开了公益广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从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中国观众逐渐认识并开始熟悉电视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同其他广告一样,其目的是让目标受众接受。电视公益广告的诉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诉求,偏重于运用声音和画面直接诉说;另一类是感性诉求,即通过广告中表现出的某种情感、愿望、体验等,切中受众心理,达到诉求的目的。感动受众,并不是一件易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公益广告中的感性诉求,也是对人性的充分挖掘。感人肺腑的故事,怦然心动的刹那,是以感性诉求为主  相似文献   

12.
陈辉兴 《国际广告》2009,(2):117-119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一股“向善的力量”也正在发展壮大,那就是以倡导真善美为宗旨的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是指政府、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社会团体等组织、单位及个人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电视媒介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以唤起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荣勇 《中国广告》2012,(8):126-129
电视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主要传播渠道,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因此,电视媒体应当承担社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履行好"内容把关人"的职责,传播先进内容的同时,公益广告是电视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中央电视台不仅播出大量公益电视广告,而且积极组织、策划与创意各项公益内容与活动,主动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事会动态     
《国际广告》2010,(4):135-136
黑龙江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携手打造的,以“汇聚中国力量共舞公益风尚”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电视“金鸽奖”公益广告大赛日前全面启动。将挑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公益广告作品,通过三省电视公益联播平台和网络、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深度宣传,倡导社会道德风范和公益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公益广告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载体。自1996年以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工商局等部门把积极推动公益广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做到常抓不懈,先后创作、发布公益广告作品近6200件,其中平面作品5000件、电视作品700件、广播作品500件,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寓意深刻、生动传神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有力地促进首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公益广告发展快速,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公益广告在可持续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约的瓶颈,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近年来,人们渐渐发现,电视上,公益广告常常比商业广告更能拨动人心,让人掩"屏"难忘,马路边,各种建筑围挡上也把原来一些生硬的口号变成了有着浓郁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特点的公益广告,走在机场,户外,乘上地铁,公交……公益广告时时给人一些提醒,教人一点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公益广告成为了大众媒体传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李瑛 《广告大观》2013,(11):48-50
9月14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举行颁奖典礼,以感人至深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的发展历程和整个大赛取得的成果,生动诠释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表达了公益广告发挥的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正风正气、激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2日,北京的街头寒气袭人,然而此时的梅地亚宾馆多功能厅里却是充满了暖暖的春意。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工商局组织的“1998年度公益广告活动总结颁奖大会”正在这里举行。环顾大厅里四周摆放着的平面公益广告作品及主席台旁大屏幕上正播放着的电视、广播公益广告获奖作品,记者切实地感到,我国的公益广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据国家工商局统计,自1996年至1998年三年时间里,全国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户外等广告媒介共发布公益广告5万多件,涌现出一批创意独特。内涵深刻、制作…  相似文献   

19.
刘海影  刘佳敏 《商》2013,(10):140-140
近年来,话语分析的范围逐渐由单纯的文字文本扩展到图像,音乐等多模态话语文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尝试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互动意义方面对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该理论对于电视公益广告话语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海影  笪振静 《商》2013,(6):48-48
近年来,话语分析的范围逐渐由单纯的文字文本扩展到包括图像,音乐等多模态话语文本。而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多模式话语分析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尝试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构图意义方面对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于电视公益广告话语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