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行政不作为危害到社会利益及个人利益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救济呢?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分析:行政复议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行政诉讼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引入国家赔偿对行政不作为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
尹江海 《时代经贸》2006,(11Z):101-101,103
目前对于行政不作为的责任追究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体现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行政不作为的定义、构成的分析,为追究干部行政不作为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如何通过现有的机制对干部行政不作为进行追究,使他们担应有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行政主体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在行政赔偿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1995年国家赔偿法采取了违法责任原则,2010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归责原则,但实际上仍然以违法原则为归责原则。违法归责原则难以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事实行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行政失职等的行政赔偿问题。从完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入手,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行政赔偿范围,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补救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实现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以及台湾地区通常把行政赔偿称为国家赔偿,而将冤狱赔偿和司法赔偿分别立法。即国外国家赔偿通常由三部法律组成:行政赔偿、冤狱赔偿、司法赔偿。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基本上分为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以及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就是说我国是将这三项赔偿合并在同一部法律当中,受同一部法律调整。相对于刑事诉讼的国家赔偿而言,  相似文献   

5.
喻运鑫 《江南论坛》2000,(9):22-22,33
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公务行为通常被称为行政行为,其行为表现又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有效的行政作为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法办事,实施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成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非法广告、非法行医、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存在以及对群众的报警无动于衷等等行政不作为现象仍时常发生,人们似乎已司空见惯。这些行政不作为引发的行政失职不仅会使行政管理目的的实现发生困难,并会衍生出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行政不作为对社会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近期的事情。其产生之所以如此之晚,是以主权和责任的相互矛盾为基础的主权豁免原则的存在和法治国家原理的观念密切相关的。“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以什么标准确认国家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它是国家赔偿理论研究和实际立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深层次探讨税务人员由于执法不当、执法错误、行政不作为及税法不严谨而诱发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为客观公正评估税务人员执法风险责任、构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体系、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给予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构成要件是构成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条件,既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是否应当赔偿,行政相对人的赔偿请求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和救济,也关系到国家赔偿的源泉支出(纳税人)的利益,是赔与不赔的标准。因此,行政赔偿的构成条件是整个行政赔偿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9.
一、林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林业行政能力角度看,林业部门主要存在机构组织结构、林业法制建设和科学技术应用这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林业行政能力的正常发挥。1.林业行政机构职能定位不科学。越位、错位和缺位同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①林业行政机构职能界面过宽,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②是职责不到位,应由林业行政部门履行的职责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③是职责不清,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④是责任泛化,模糊了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0.
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总原则。我国借鉴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采用违法原则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但因过于简化,没有明确赔偿责任的性质。笔者在解析《物权法》第21条的具体内容后认为,《物权法》规制的赔偿责任性质是:不全是国家赔偿责任,也不全是民事赔偿责任。由于一直以来,对这两种赔偿责任的态度均是立法上二者只居其一,适用上是相互排斥的,为此,笔者进一步对《物权法》的如此规制进行了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探究行政赔偿范围后,结合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对我国的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招商引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均有争议。在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定性问题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相互矛盾。界定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同时救济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本文认为招商引资文件中承诺的奖励应为行政奖励,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实为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应当允许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4.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社会各界的讨论主要在于其是否合宪上,进而激起了行政法学界对于该行政条例的讨论.行政法原则与职业禁入有对应关系,规定的四类人的职业平等权应当得到保护,当其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时,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私权与公权的冲突事件不断出现,迫切要求政府在制度上作出回应.行政拆迁成为现阶段公权与私权的冲突问题的焦点和热点.本文研究了我国行政拆迁中德公权与私权,并指出了二者表现出的行政的不作为和过度干预两种冲突形式.  相似文献   

16.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污染损害中受害人因地位的悬殊及污染的跨界特征很难获得有效赔偿。通过跨界污染损害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跨界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地方政府实现赔偿的方式主要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生态补偿及环境责任保险等。鉴于现有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再次修改,中央政府可积极推动完善各级政府主导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方案,使环境受害者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似文献   

17.
黄捷 《经济》2006,(7):I0001-I0003
为规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在近年连续颁布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但是行政决策程序的法制化还没有足够重视,事实上,行政决策是其他行政行为行使的起点,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影响也是其他行政行为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28-229
学界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始终见仁见智,即使在1994年国家赔偿法通过后,对该法确定的违法归责原则在不同的赔偿范围内依然有不同理解。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的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制度已经转变为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并用的归责体制。其中,违法原则主要适用在行政赔偿范围和部分司法赔偿范围,结果归责原则在部分刑事赔偿范围内有明确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施峰  何菲 《城市建设》2011,(3):22-23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处于“配角”的地位,政府应当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承担不作为义务和保护义务。行政法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有防止行政公权过度介入。规范行政权力在执行过程中各种行为,维护被执行者的公共和私人利益,预防出现行政道德示范和违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行政渎职损害赔偿责任的现状所谓“渎职”即未尽职责 ,包括有职责而不履行职责以及有职责而背离其职责。所谓“行政渎职”即行政上有法定的职责而不予履行以及背离法定职责的一种状况。行政渎职广泛地存在于行政部门的各类行政行为中。其危害大至国家前途命运 ,小至百姓生活 ,涉及面既深且广。但是 ,对于这种行政危害 ,现行法律对渎职损害并未规定相应的赔偿责任。这里所说的损害赔偿 ,指的是经济上的赔偿责任 ,即因行政渎职行为而导致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应承担的行政赔偿。行政渎职的损害从类别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