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庄敏 《企业导报》2012,(17):236-237
选择恰当的文种是公文写作的基础,不恰当地使用公文文种,不仅直接影响到公文的质量,也影响到公文的效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违背了公文写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出发点。文章从"发文权限、发文目的、行文关系、发文范围、适用范围"五方面辨析行政公文中相近文种的异同,从中提出掌握正确选择文种的方法,以促进公文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机关与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主要体现在文种的使用上。政府与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同级人大常委会,下同)的行文关系怎样确定?目前许多地方的政府向人大常委会行文时文种使用混乱,除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13种法定行政公文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无疑是文种选用的最重要依据,但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混用文种、错用文种甚至生造文种的现象。本文试对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文种选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清萍 《秘书》2011,(8):35-36
在目前的公文处理工作中,不理解和不善于使用“函的形式”行文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中指出:“‘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函  相似文献   

5.
"意见"这个文种,虽然在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发布之前,尚不是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主要文种(亦称"法定文种"),但建国5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而且使用的还相当多.  相似文献   

6.
李胜宾 《秘书》2015,(2):33-34
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首次将会议纪要正式列为行政机关主要公文文种,在之后历次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或办法中,会议纪要都被作为主要公文文种。2012年4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改"会议纪要"为"纪要"。"纪要",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记录要点的文字"。既然是记录要点,其必然具有纪实性、概括性、条理性等特点,必然在内容上要求层次明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纪要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文种,因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公文实践  相似文献   

7.
公告与通告     
何世龙 《秘书》2007,(1):33
在目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文种使用最混乱的莫过于“公告”和“通告”。比如《即将达到国家规定强制报废年限的机动车办理注销登记的公告》,它所公布的是有关方面——报废机动车所有人——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应  相似文献   

8.
姜英伟 《秘书》2012,(8):38-3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在期盼声中合并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与旧办法相比,新条例对行文规则的规定更为具体、规范,对上行文、下行文、联合发文等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本文冒昧分析如下,以抛砖引玉、求教方家。公文效用变强旧办法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新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增加"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行文要求,目的是使公文的效用更强。公文是为"事"而作,如果不对"事"而写,就缺乏针对性,所发公文就像失准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9.
王凯 《秘书工作》2003,(8):41-42
行文规则是发文机关在行文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都专列"行文规则"一章,分别对党政机关如何正确行文作出规定.尽管两者的基本精神大致相同,但由于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范围、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区别.不了解这些区别,势必影响党政公文的正常运转,影响公文效用的正常发挥.党政公文在行文规则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秘书》2011,(5):35-3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13种法定行政公文中,可用于"表彰先进"的文种有"命令"、"决定"、"通报"3种。在撰写表彰性公文时,这3种文种可以任意选用吗?当然不是。这3种文种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区别,选择时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最高级别的表彰用嘉奖令,重要表彰用决定,  相似文献   

11.
李明佳 《秘书》2006,(11):35
关于政府与同级人大、政协是否可以联合行文的问题,我的看法如下: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可见《,办法》没有把同级人大、政协列入政府可与之联合行文的范围。据此我认为,在  相似文献   

12.
张宇慧 《秘书》2006,(2):7-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 T9704-1999)(以下简称新《标准》)中首次出现“公文的特定格式”这一说法。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一般格式和特定格式之分。公文的一般格式为新《标准》最后列举的单一机关行文和联合行文的格式,公文的特定格式包括信函式格式、命令式格式和会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了&;lt;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gt;(以下简称“新办法“).它在总结近几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文规则、收文和发文办理程序、公文归档、公文管理要求等,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新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对于推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办法“对国务院办公厅1 993年11月21日发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lt;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gt;(以下简称“原办法“)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修改,全文增加、删除、改动达300多处,条款也由原来的7章45条扩充为9章57条.“新办法“提高了发布规格,把原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改为由国务院直接发布,充分体现了法规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公告"是国家人大、行政机关在各自的公文处理法规中确定的主要文种之一;"布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使用的主要公文文种;"通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解放军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文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最近,深圳市审计局印发审计机关业务公文应用规范办法,对28种审计业务公文的文种及适用范围,公文格式及应用规范,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提高公文质量和审计机关的业务文书规范化。该规范办法对审计业务公文涉及到《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处理》、《审计听证告知书》、《审计复议书》及审计处理中暂停拨款、协助调查、审计业务检查等各个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深圳市审计局印发审计机关业务公文应用规范办法  相似文献   

16.
樊枫 《现代质量》2002,(6):26-2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机关的公文管理使用、表现形式和制作水平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我国行政机关的管理水平和公文制作质量的提高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凯 《秘书工作》2003,(6):40-41
批复是上级机关为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使用的兼具回复与批示性质的下行公文文种,是党政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文种.长期以来,人们在批复的写法和用法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认识.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发布实施,批复的写法与用法在现实工作中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党政机关的公文撰写人员必须了解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行政机关公文内容和形式要简洁、规范,整齐划一,必须按照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行文制作,这是日前在首都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联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发布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的重要工具。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公文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保证,公文格式的标准化是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 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门面,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在公文处理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12000123号)第十一条规定:“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这就意味着公文中各组成部分所有的标识规则都必须按照该格式办理。但从笔者  相似文献   

20.
"公文文稿在送领导人签发之前,必须经本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这是审计署发布实施的《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的发文的必经程序,也是审计公文形成和保证公文质量的关键环节。《规定》第20条明确"审核的重点: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是否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文字表述、文种运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这"四个重点"阐述了审计公文审核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执行《规定》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审计机关公文审核关键在于把好"五关":一、把好行文关掌握行文规则,把好行文关是实现公文处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