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多年的金融改革进程中,中国始终面临着战略性的选择问题。没有清晰的改革战略目标,就不可能找到有效的改革路径。鉴于此,2005年,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就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作了系统的讨论。当年的主报告通过剖析中国20多年金融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历史演进路径,并从金融体系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金融功能的内生演变和金融体系的微观结构变迁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指明中国金融体系演进的长远战略目标,即构造一个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保持金融体系足够的流动性,实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促进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近些年来,现代金融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内核部分已经慢慢被资本市场所取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经济运行体系由陆地移向海洋,表现由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确定。可以看出,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了效率,另一方面又为经济体系带来了不稳定性。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解决透明度问题,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如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的问题,那么资本市场就没有发展前途。资金多元化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要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我们就必须推动资本市场资金渠道的多元化。股权分裂是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和发展的重点,是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完整流动性的市场,而不是流动性分裂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多源自于股权分裂所决定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4.
眼下,百年一遇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正在冲击全球金融体系,曾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呼风唤雨的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已"全军覆没".毋庸置疑,美国的综合金融实力遭受了重挫.针对这一灾难,笔者对其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动性过剩,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清  安毅 《经济导刊》2007,(9):26-29
近些年,流动性过剩开始成为全球范围内长期趋势.但是,中外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基础明显不同,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以资本市场高度发展为存在基础,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则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越发明显。国际间资本流通障碍减小,投机资本特别是国际游资对于一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逐渐加大。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QFII或其他形式的热钱进入中国,我们有必要研究投机资本对金融泡沫的影响,以有效控制风险,保证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创业板刚刚推出之际,有必要对投机资本与金融泡沫二者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投机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考验,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此次危机向我国金融体系蔓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波及效应、净传染效应、免疫效应与寄生效应;其中外债市场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与外贸依存度是导致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施行适度紧缩的利率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是服从于经济总量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建立金融体系框架,发展金融规模;那么,新一轮金融改革则是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展开,重点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未来改革将从四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推进,即:放松金融管制,让市场在金融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构建开放型金融体制以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弥补市场失灵,在公共品融资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上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扩展了经典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行业视角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影响的微观机理,并基于中国2003~2014年实体经济行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结构性的"行业效应",那些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较高的行业,其资本配置效率随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升得更快,而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较低的行业,则随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升得较慢。随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行业效应"将会更明显。宏观调控部门在制定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相关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各行业的特质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各行业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相关政策反应的内生性,这为我国制定并实施"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注入实体经济"以及"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道富 《发展研究》2013,(12):57-62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割裂,这两年割裂更加严重.表现为货币金融投放的产出效率大幅下降.金融市场将金融资源大量配置到产出效率较低的基础设施、过剩产能和房地产领域.获得资金的部分实体经济部门,又将资源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投放在这些产出效率较低的部门.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链条越来越长,所需要的回报越来越高.跨境资金流动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割裂.资金市场产生如此明显的挤出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实体经济层面的体制机制原因,也有金融体系转型和监管不足的因素,还有货币金融环境事实上宽松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流动性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交易的国债和股票为样本,利用VAR技术分析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问题.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远大于交易所交易债券,我们发现存在显著的股市流向债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而债市流向股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统计上却不显著.同时我们发现各个市场自身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对其流动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发现两市自身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强的自相关性.证据表明当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尤其要加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必要,使股市和债市的流动性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孙立坚  牛晓梦  李安心 《财经研究》2004,30(1):61-69,112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能否发挥"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现在中国金融的改革方案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德忠 《技术经济》2003,22(8):37-39
<正> 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变革,换句话说,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成长。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将改变整个金融结构,而且也为整个金融业创造了新的业务平台和增长点。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回升。资本市场中资产交易量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变革。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全球金融形势及市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欧债危机由重债小国蔓延至重债大国,主权债务问题仍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最大风险;二是"保增长"重归政策主基调,出现全球流动性过剩、信贷紧缩与美元短缺并存局面;三是全球资本流动不稳定性加剧,新兴经济体流动整体"由进转出";四是国际金融市场经历阶段性剧烈震荡,但风险敞口逐步收敛。展望2013年,美财政悬崖风险、主权债务融资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尾部风险会左右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国际金融格局可能出现主权债务货币化,全球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流动分化,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钝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李英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10-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是改变现有资本市场格局、有利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相似文献   

16.
裴平  傅顺 《经济学家》2020,(12):80-87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15家上市银行为样本,综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其主要结论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互联网货币基金、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三大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即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影响最大,第三方支付的影响次之,网络借贷的影响再次之;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主要是以负债结构为传导渠道。本文所做研究有助于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特别是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读编互动     
<正>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不仅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率先复苏,并且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的新格局我们怎么去面对?看到以"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为主题的第十四届资本市场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论断,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8月份以来,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之后,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花旗报告显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以香港地区为代表)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而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国则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此外报告也显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相似文献   

19.
燕红忠 《财经研究》2015,(9):108-120
金融是现代国家能力的主要体现,而公债将国家财政和金融发展联系起来,推进了金融革命和经济转型.文章基于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的资料,探讨了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代金融体系转变与成长的演进路径以及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研究表明:(1)金融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始于政府财政体制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新式银行和公共债务市场到私人融资和资本市场,再到完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综合发展的演进路径;(2)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既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成长,又决定了其发展水平;(3)虽然金融的现代化转变已经启动,新式银行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公共债务支配的时期,以股票和企业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仍然没有到来.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债务和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推进银行体系和公共债务市场的改革,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级债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08年5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的金融动荡将带来高达近万亿美元的损失,并指出该危机正在从次贷领域向优质房屋按揭、消费信贷、公司信贷领域蔓延.报告认为,当前的动荡反映了出问题的并不止于流动性,更包括银行脆弱的资产负债表和薄弱的资本基础,因此该影响"可能更广、更深、持续时间更长".[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