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是在电子化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电子化系统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组织、管理和深层次的加工和利用,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支付清算系统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由合法的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向社会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支付工具、支付方式并负责组织支付工具的清算交割的组织机制的概括,分支付和清算两个层次。根据默顿和博迪对金融体系功能的定义,支付清算服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之一,提供高效率和安全的各种商品、服务和资产交换的支付清算服务是支付清算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金融机构服务延伸的产物,更是移动终端由通信工具变成信用支付工具的一种功能扩展。一、移动支付将成为我国未来支付市场的主流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业务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韩国和日本迅速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出  相似文献   

3.
加强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客户隐私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雄 《金融会计》2009,(10):32-37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的支付平台,以支付组织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整合多种支付工具,或者借助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虚拟账户、虚拟货币、多功能储值卡),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支付指令的转换,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业银行》2006,(1):10-13
支付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拓宽视野,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能体现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市场竞争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完善的支付法规体系;形成以中央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主为体,邮政汇兑机构,支付清算组织等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改进和完善以支标,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活动和居家服务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建立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支付服务组织创新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支付工具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支付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有利用防范支付风险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科学高效的支付管理体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薛荣 《甘肃金融》2010,(1):58-59
支付体系是为保证各类支付活动得以实现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安排、支付服务基础设施、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提供者的有机组合。依照国际一般的定义,支付体系应包括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发展迅猛,全国具有规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已达20余家.第三方支付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资金传递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同时也是网上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支付体系发展对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付体系是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和支付结算监管的总和。近年来,我国的支付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支付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运用;支付服务组织日趋复杂化,整个支付服务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支付结算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支付体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商品交易活动中,企业互相拖欠、占用资金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支付违约现象的存在,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制约了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如何发挥央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银行支付服务功能,推动和改进企业商品交易中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减少、杜绝支付违  相似文献   

9.
綦宁 《中国信用卡》2008,(20):51-52
1.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概述 第三方网上支付是以支付公司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整合多种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者借助新兴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虚拟账户、虚拟货币),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支付指令的转换,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10.
谈票据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淼 《金融纵横》2004,(2):45-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作为经济往来的支付工具,其流通规模和使用数量不断扩大,尤其是汇票、本票、支票信用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票据市场业务的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票据在发挥其支付、信用、融资、流通、汇兑等支付结算功能的同时,其潜伏的风险性也日渐显现,这些风险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企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必须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1.
《云南金融》2013,(7):33-33
随着网络支付方式的日益丰富与普及,消费者对于网络支付的安全保障也更加关注,据悉,为满足客户全新需求,应对未来网络支付环境,交行已于近日率先成功研发了新一代的网络支付安全工具——“智慧网盾”,并将在近期投放市场应用。交行此次研发的新一代网络支付安全工具“智慧网盾”集成了多种身份认证功能,满足当前各种支付方式所需要的不同安全保证。其安全系数与服务功能全面超越了传统的银行U盾,代表了未来银行支付安全工具的走向。其具有可视化双重认证、电子渠道全覆盖以及移动支付更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非现金支付工具是相对于现金而言,传达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载体。我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以汇票、支票、本票及银行卡为主体,以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为补充。近年来,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所接受,其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3.
支付体系建设是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支付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主要由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规则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等组成。新疆支付体系建设紧跟全国步伐,支付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磊  刘元甲 《征信》2016,(12):44-46
非现金支付工具对构建良好信用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当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了经济主体的信用卡还款记录、贷款还款记录、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及兑付记录,但仍有许多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记录尚未纳入征信系统.因此,应扩大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非现金支付数据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商业信用支付工具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支付机构与征信机构的资源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互联网交易记录的价值,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互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日臻完善,适应各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和居民居家服务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逐步形成,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培育社会信用,促进金融创新和塑造新型支付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2010年上半年支付信息分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支付体系快速发展对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打造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信贷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三驾马车”,促进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普惠便民的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制度特征和内在逻辑性,社会信用是信贷创新的基础,信贷交易需要支付工具来实现,三者是互为动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村金融》2006,(6):42-43
一、产品定义,金穗信用卡(准贷记卡,以下简称金穆准贷记卡)是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信用支付工具,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和消费等功能,并可根据发卡行规定卓有一定透支便利。金穗准贷记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及其他指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支付结算中存在的票据违规现象,为维护支付体系的安全稳定,培育诚信的社会环境,本文拟对建立票据信用信息系统,促进规范支付工具畅通运行的市场环境和支付工具的健康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大部分机构陆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支付结算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匹配。以盘锦市个案为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网络覆盖率低,支付结算工具单一、方式落后,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弱化、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农村企业、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和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发展,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发展对区域现金流通的影响,探索非现金支付结算对流通中现金影响的传导途径,创造性地使用现金结算量作为现金流通状况的测度指标,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讨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对现金流通的影响程度,认为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对现金的替代效果不明显。在对此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增量替代"效应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