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志愿者行为方式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方面的体现,探索高校志愿者心理动机,并立足高等学校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对策和建议,采取阶段性激励因素和全过程激励因素,通过招募阶段、服务阶段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促进志愿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需求层次理论提升高校志愿者服务时效性研究,不仅丰富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也为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理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志愿者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思想觉悟较高,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服务层次大多还停留在基础性服务层次,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较少。本文对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了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落实人民主体思想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人的自由发展需求相一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的志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年成长进步和青年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与行为,鼓励青年志愿者与祖国和人民一道拼搏前进,号召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队伍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大学生志愿服务效益最大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科 《新西部(上)》2016,(12):122-123
创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对于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实践育人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涵育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创建志愿服务基地品牌、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等方面着力,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从而助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要从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构建大学生志愿者系统化培训体系、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创新路径、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互为补充。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路径主要是: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引导志愿服务;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加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建志愿服务评估体系,推动志愿活动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康翔 《改革与开放》2012,(4):130-131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阻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道屏障,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实现志愿服务合作共赢重要出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出通过加强志愿者甄选与培训,转变志愿者组织管理方式等途径转变与淡化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章洁 《理论观察》2015,(2):143-144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实践育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需要从思想、组织、动力和质量等四个方面努力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方慧青 《理论观察》2011,(3):114-115
本研究以浙师大离退休老教师为对象,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调查了离退休老教师五大需要现状和离退休老教师志愿服务介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志愿服务介入策略建议,为志愿者服务介入离退休老教师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构成了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域、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研究和建设作为外部的保障机制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例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提出以专业为基础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为路径建立以专业为依托的志愿服务制度,并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贾皙 《新西部(上)》2013,(10):128-12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传递正能量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成员不稳定、服务领域有限且缺乏综合保障等原因,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本文从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政策资金保障机制入手,论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志愿精神是当今时代的新兴潮流,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发挥推动志愿精神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可以对大学生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好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的项目,对学生开展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做好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的宣传动员和总结,拓展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6.
扶贫攻坚背景下大学生志愿帮扶创新发展对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志愿帮扶项目支持性相对不够以及发展机制相对不完善,是扶贫攻坚背景下大学生志愿帮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帮扶服务体系及强化大学生志愿帮扶服务保障机制,是扶贫攻坚背景下大学生志愿帮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我国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不少高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化体系中,即"志愿服务学分化",旨在通过学分形式引导大学生投身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并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今,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对面向南京市民、上海世博志愿者、上海世博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对志愿服务有特殊见解的不同人群进行的相关采访活动分析,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在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际工作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是育人,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高校共青团开展了以志愿者服务为指向的劳动育人工作,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深入到志愿服务精神中,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志愿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自身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激励办法和措施的建议,来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