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民营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制约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造成我国东西部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下发达。现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理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其必然性与可行性。发展民营经济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营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深化民营企业的改革,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走出传统误区发展西部民营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发展民营经济的种种障碍,才能使民营经济在西部地区获得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构建相关指数实证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和极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中国民营经济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要大于区域间贡献率;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内部差异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大;中国民营经济各极化指数呈现类似U型变动趋势,东—中—西部方向空间极化程度最为强烈,其次是沿海—内陆方向,而南方—北方方向空间极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因素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观念、制度、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和民营企业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加快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规范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保持一个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促进内蒙古民营经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英  姜冬梅 《经济师》2004,(4):241-242
民营经济已成为主宰地区经济发展快慢强弱的重要标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抓住这一机遇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尽快地把内蒙古经济搞上去 ,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保持边疆稳定都将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发展云南民营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描述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总结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西部发展中,云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云南省民营经济如何运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以来,西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差。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不但与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有关,而且与政府政策措施的滞后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不能过分依赖宏观制度创新求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微观制度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家族企业的旺盛生命力是来源于企业制度的自我调整,必须从宏观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必须在民营企业融资难,法制环境不成熟等问题的解决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地区非规范市场经济环境,探讨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负担和贡献问题。应用负担贡献研究模型,比较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数据。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对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负担贡献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视角,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可以使它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反映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的成长状况及有关问题,本文从认识和界定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入手,提出了如何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反映民营经济的方法,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比较年轻,正处在成长壮大期或平稳发展期;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融资难、从业人员文化低、员工大多没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刘芬华 《财经科学》2006,(1):107-113
西部大开发正面临着力点即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换。在后开发期,西部地区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民小康的增长点在于民营经济,特烈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制约民营经济的主要因素依然是资金供给,因此西部大开发依然需要金融支持,但金融支持模式需要转变。中央财政支持将伴随区域发展战略位移而相对弱化,政策金融主动退居主导地位,商业金融应成为西部后开发期金融支持的主体。西部开发需要和谐金融。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都需要发展民营经济。由于历史、区位及资源型城市特性等原因,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特点。文章简单分析了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状况,重点以攀枝花市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产业行业分布、规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政府和社会帮助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谈西部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描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的基础上,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创建这种内生机制。论文还探讨了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初始条件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出现了一个宏大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一、民营潮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党的十五大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双重机遇。2党和国家的战略西进,出现了一股正在兴起和措得的“面讲潮’”,给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政策向西部倾斜,重点建设项目西移,投资3000多亿元价三峡电站建设的纵深发展,投资226亿元的二滩电站建成发电,东部资本正在向西部移动,这些都为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可称之为开发机遇。3.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外国资金和高科技涌向西部,也给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营经济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锋 《经济师》2002,(10):102-103
改革开放之初东部沿海地区及时抓住历史机遇 ,勇于迎接挑战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使之异军突起 ,积累了丰富的致富经验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部的自然社会条件相当优越 ,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的起步经济 ,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何莉 《财经科学》2004,(5):14-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搞好二次创业再创辉煌,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竞争意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民营经济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现实选择 1、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扭转欠发达地区经济运行低效化的决定力量.通过引入民营经济机制,一方面能加快对公有制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另一方面还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提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广阔空间.当前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只有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赵民合 《经济世界》2002,(11):70-70
从"十五"计划期间到2010年,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 搞好西部支线机场的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措施。在西部地区发展民航运输,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开发矿产资源,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但同时,西部地区又存在经济欠发达、消费水平低、政府财力弱、建设资金短缺、机场面临经营亏损等困难,困扰着西部支线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支线机场的建设既是热点,又是难点。 云南省是我国支线机场建设和支线航空运输发展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广东经济》2003,(2):43-45
西部地区是今后我省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点区域。民营经济与特色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形影不离,几乎无一例外,它们是一对天然的盟友。加强对不同区域的分类指导,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战略目标的进程,缩小差距、完善西部经济体制、激活西部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关键,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缩小东西部差距至关重要。西部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新常态下,国家整体环境对西部发展越来越有利,文章通过梳理环境变化和相关政策导向,研判了西部民营企业发展机遇,探讨了西部民营企业发展路径。最后,从西部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