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及评价 地区生产总值(GDP)从使用的角度看,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反映净出口需求,即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差额。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总量及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依靠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但是,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净出口”一轮已先天不足,难以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前进。因此,以往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拉着“马车”艰难前进。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带动下,青海的投资之轮迅速壮大,近几年青海GDP增幅的六成以上是投资拉动的;与此相对应,消费一轮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与投资、净出口并列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与投资和净出口的出色表现相比,内需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和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与担忧。2006年6月29日—30日,中国国情研究会在京举行了以"消费中国:需求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情论坛专题会议。在这次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博士作了《消费领域的四个问题》的主题演讲,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消费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一种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费不仅能够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生产能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8,(1):30-3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鼓励消费将是2008年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稳中略快的态势。从需求层面看,得益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强劲增长。2007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1%,外贸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6.5%。  相似文献   

6.
以1978—2009年我国经济数据,分析“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消费、投资、货物净出口和服务净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非均衡关系。发现提高消费和投资均能拉动货物净出口增长,但消费的拉动效果长期明显不如短期,而投资的拉动效果长期和短期相差不大。提高服务净出口能提高消费和投资,并且这种拉动效果长期比短期明显。为此,需要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把优化投资结构作为中短期任务,把控制投资作为长期战略;需要把促进贸易平衡,优化进出口结构作为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1998-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文章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消费、投资及净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非线性曲线关系;消费、投资及净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同,其中居民消费的拉动效率最强;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消耗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阶段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通过对国民经济收入恒等式分析可知,国民经济的增长是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净出口来拉动的。由于近年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发生,使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韩国和我国台湾货币贬值,出口竞争力增强,给我国的出口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依靠净出口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难度相当大。...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4,(9):20-22
美国美国经济是以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典型。美国个人消费的平均比重和贡献率每年都在70%左右。从资本形成总额、消费支出及净出口对美国GDP增长的拉动情况来看,消费支出处于绝对的第一位,并且非常稳定;投资居第二位;净出口排第三位,且每年都是负数。换言之,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事实上,  相似文献   

10.
消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投资效率这几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已显示出其不可持续性。原有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点——固定资产投资、外资的直接投资和净出口已无法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五年里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持续稳定的增长。纵观国内经济便会发现我国的居民消费有一个较大的成长空间,它将是我国经济又一轮持续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居民消费不足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居民消费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国政府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已经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这种失衡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会造成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并由此带  相似文献   

12.
梁媛  冯昊 《北方经济》2010,(21):71-72
一、总需求结构平衡理论 总需求是经济中各个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它包括居民消费、政府购买、投资与净出口四个部分.其中,内需包括居民消费和投资,外需来自净出口,政府购买为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13.
以1978-2009年我国经济数据,分析"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消费、投资、货物净出口和服务净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非均衡关系.发现提高消费和投资均能拉动货物净出口增长,但消费的拉动效果长期明显不如短期,而投资的拉动效果长期和短期相差不大.提高服务净出口能提高消费和投资,并且这种拉动效果长期比短期明显.为此,需要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把优化投资结构作为中短期任务,把控制投资作为长期战略;需要把促进贸易平衡,优化进出口结构作为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许小年教授2008年12月27日在燕山大讲堂做的题为“迟到的衰退”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全靠投资。目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投资现在占GDP的42%左右,其增长率在过去几年平均每年为20%;出口,通常经济学上的计算只是净出口,去年净出口占中国GDP的9%,而出口的增长平均每年为30%,  相似文献   

15.
按支出法计算,经济总量(GDP)主要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而就河北省来讲,由于经济开放度比较低,导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比较低,一直在10%以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及河北省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彰显,未来投资需求增长势头将会放缓。而作为河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将会通过乘数效应引发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数倍扩张。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河北省消费需求的特点,进而找出制约扩大消费需求的因素,从而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净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因为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理论上看,拉动一个国家与拉动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一致的,在实际计算上,目前考察市级经济增长,一般用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三个指标分析,这时往往会因统计口径、城市间资源流动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投资和出口是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0年以来,内地经济增长平均每年14.3%,其中56.6%由投资及净出口带动。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极端困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依然保持了较快的GDP增长率,成为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的世界经济的少有亮色之一。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在去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因为8.7%的GDP增长率中,来自最终消费的贡献是4.6%,而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是8%,净出口对GDP的拉动是-3.9%。如果和2000年以来的平均数据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2009年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需求始终是短板。2012年,我国消费贡献率为55.0%,投资贡献率为47.1%,消费贡献率高出投资贡献率7.9个百分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国消费发展未来的研究预测,中国消费水平在2025年将提高到大约占GDP的50%,中国消费总量占全球消费份额可能会增加到11%-13%,但是这个数值仍然远远  相似文献   

20.
刺激消费需求的财政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须以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支撑,我国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净出口的不良状况,必须以各种宏观调控措施来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针对我国制约消费需求的原因,应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财政对策,有效刺激消费需求,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