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国锋 《特区经济》2007,(5):162-1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法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新农村的法治现状,提出优化农村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遇到了一些障碍因素,理清这些障碍因素与选择成功的法治建设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须在农村立法、法律意识、基层民主以及法治运行等方面予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7.
站在法律的角度,农村法治建设是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艰巨任务。所以如何做好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其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践行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蔡理雄 《开放潮》2006,(11):64-6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9.
张倩 《魅力中国》2010,(23):153-153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农村基础层民主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再接着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的农村环境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和芝  欧阳晓安 《特区经济》2008,228(1):143-145
农村环境教育是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农村环境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村环境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完善村民自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陶爱萍 《乡镇经济》2008,24(12):75-80
和谐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模式,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法与法治的认知、信任、依赖、尊崇的状况及其行为模式还不符合以法治为内在要求和保障的和谐农村构建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农民法治教育的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了解农民需要,确定重心、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把法律知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宣扬之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我国农村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正比关系。农民法律意识仍相当淡薄,主要表现在:(1)缺乏平等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导致维权意识不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经济上的脆弱性最终决定了农民人格主体性的丧失和依附性的增强。有不少农民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已…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系统工程,法治建设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制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目前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秦朝明 《魅力中国》2014,(8):322-322
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完善农村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杜萍 《中国集体经济》2007,(29):163-164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需要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与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关系入手,对当前农村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也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历史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顺乎历史之要求、人民之呼声.社会的治理有人治和法治之区分,现代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之应然选择,同样,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推进法治建设,当前必须逐步树立法治理念、追求和实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观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和法治建设的立足点.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新常态作为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对我国经济情势的基本判断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出发点.经济新常态决定了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立足“立法先行、于法有据”的指导方针,围绕经济新常态这一核心,在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法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适应了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柳忠田 《改革与开放》2014,(10):66-66,6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民主法治就没有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提高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规范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