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时代的变化 ,联合国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冷战时期 ,联合国所关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主权国家如何抵御外来军事干涉和入侵、防止核战争以及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 ,在联合国范围内 ,一种内容更广泛、更综合的“新安全概念”也逐渐成长起来。冷战结束后 ,联合国积极倡导包括“共同安全”、“人类安全”和“全球安全”在内的新安全观 ,完成了从传统安全概念到非传统安全概念的转变。联合国的安全观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安全观 ,它是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安全考虑平衡的结果 ,具有更多的理想主义、制度主义和全球主义色彩。一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 ,联合国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反映了冷战后世界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各国安全利益关注点的变化 ,因而具有积极意义和指导意义 ,值得各国在制定本国政策时加以借鉴和参考 ;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关注这种“新安全观”给联合国组织本身及其成员国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安全、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安全观正经历急剧的变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与“人的安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的安全”是作为一个与国家安全相对应的概念提出来的,打破了以国家为惟一安全主体的传统安全观,恢复了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人的安全已经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顶层设计、各领域安全战略与实施、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各方面软硬实力、各领域安全体制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国民的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总纲领,且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安全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地方领导期间就提出过生态安全理念。在新时代,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生态安全理论。保护生态安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维护生态安全的具体要求是完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健全生态安全的法律实施体系、承担生态安全观中的大国责任。我们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生态安全方面作的顶层设计,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排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非传统安全既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安全范式中过去所忽视的国家安全问题 ,如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也包括传统的安全范式所没有关注的“人的安全”问题 ,如环境问题、非法移民问题、资源匮乏问题、公共健康问题、族裔冲突问题、经济与社会不公问题等。根据这一界定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期应该重视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优先次序的排列 ,并给出了这种排序的简要理由。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将走向一个新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尤其是各主要大国已经在研究和探索一种新的安全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日益走向大国协调与合作的国际关系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以来所出现的军事冲突和经济危机使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得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7.
8.
《走向世界》2010,(14):26-26
城市人馆展馆位于B片区主题馆内,以人的需求与发展为主线,讲述城市中"人的故事".通过对世界五大洲6个城市中6个不同家庭的跟踪拍摄,将他们的故事嵌入"家庭"、"工作"、"交往"、"学习"和"健康"5个展区,运用实物、布景与多媒体特效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不同城市的景观,让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城市人的不同需求,体验"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具有高水平科学素质的人,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课改步伐,适应课改需要.把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培养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0.
曹宇轩  粟锋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8-44
科技领域越来越成为大国竞逐的靶场,“卡脖子”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对国内“卡脖子”技术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力求呈现“卡脖子”技术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内在逻辑。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卡脖子”技术研究核心期刊论文,结合摘要和关键词锁定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精读文献,凝练并刻画中国“卡脖子”技术研究的4个问题情景:何以兴起、如何识别、“卡”在何处、如何破解。“卡脖子”技术是产业链规模化应用、垄断国能够施加管制和封锁、需求国创新突破难度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根据现有文献构建基于态势感知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基于官产学研的“卡脖子”技术模块化分析模型。破解“卡脖子”技术,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卡脖子”技术的顶层设计、加强“卡脖子”技术的主体协同、营造“卡脖子”技术的创新环境。未来要加强对4个基本问题的整体分析,运用跨学科方法拓展“卡脖子”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论述了国家安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口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入手,围绕秦皇岛市口岸发展和安全现状展开论述,分析了口岸安全对秦皇岛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升秦皇岛市口岸安全水平的应对措施,为秦皇岛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已经在我国全面铺开。“中国制造”逐渐羽翼丰满,向世界展现更丰富的中国元素和更充沛的中国力量。同时,“中国制造”正在寻求突破,迎接它的或许是一次涅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外乡人,有机会在“非典”出现的特殊时期从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观察杭州人。杭州“非典”病例的出现时正值全国疫情总暴发的高潮初期。杭州出现虽早却控制良好,社会安定、秩序井然。这背后体现出的杭州人的精神风貌,我看有五: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主权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其中非国家行为体正在日益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进展的重要力量。当代国际关系已不再局限于国家及其相互关系。虽然在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中,民族国家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数量有限,而非国家行为主体数量巨大,发展迅速,影响深远,已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积极的、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人的安全与东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人的安全”这个概念仅仅存在于安全政策的边缘 ,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 ,它重视人类的多重性 ;另一方面 ,则更加直接地关注在暴力冲突情况下对个人或者单个团体的保护。干预和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 2 0 0 1年的报告和人类安全委员会 2 0 0 3年的报告分别反映了这两个不同的侧重。在东亚 ,就“人的安全”概念的争论已经相当深入。亚洲最初的反应是谨慎、怀疑的。亚洲国家一贯坚持以国家为中心的安全秩序 ,强调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一国国内事务。但自从 1997年的金融危机以来 ,亚洲各国、地区组织、学术机构和民间社团对“人的安全”的态度逐渐转向积极 ,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人的安全”的广义理解和对安全的非传统威胁方面。进而 ,这一趋势引发了对“人的安全”最具争议性的问题的讨论 ,即对个人的保护、干涉和外交的新形式。但是 ,“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政策和反恐战略阻碍了“人的安全”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尽管如此 ,一些关于“人的安全”的思想还是创造性地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安全政策、对外行为和地区秩序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新安全观",以解决中国的内外两种安全。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中国国家安全体制和安全能力,用"亚洲安全观"构建新的地区安全机制。"新安全观"必为中国解决安全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受到现实社会正面或负面的冲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需要对人的价值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需要树立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价值观。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人们正确、全面地理解人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句话叫:“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之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台湾问题被认为是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强盛则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又超越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概念,个人安全意识上升,全球安全进入其视野,非传统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持积极态度。上述两个特征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