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该学科兴起于上世纪70西方经济危机之后,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更是在美国得到极大发展,使得该新生学科趋向完善、成熟.作为80年代中期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者,罗伯特·吉尔平不得不提,其重磅之作《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汲取了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地不偏不倚地阐述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各个流派的观点,并渗入了作者自身许多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该论著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是个重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曾怡仁  李政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93-115,158,159
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融合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研究路径,一方面,它将性别议题带进全球化以及发展研究,尤其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全球化进程所造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反思主流、非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别盲问题,并思辨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采取跨层次与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勾勒出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批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知识脉络,说明该研究途径对外开放的特色,认为透过学术社群之间的对话和更多学者的投入研究,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将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推动整体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基轴,以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为内涵指标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过去3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研究表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还没有进入理论创新期;理论流派多元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研究类型更多地向着以理论突破为目标的经验型研究发展;格义取向也出现了正向格义、反向格义和交互格义并存且交互格义日趋增多的格局。没有出现原创型理论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突破性理论和中国范式缺失两大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关系学界主体意识的缺失。根据对30年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现实经验是可以导致原创型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冷战国际史的研究应该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相链接。作者认为,冷战国际关系的“经历”不仅应该成为检测国际关系理论假设的一个时空“实验室”,而且也应该成为当代与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新议题的设定以及现存国际关系理论假设与模式检验的参照体系。自冷战以来,主要大国不断解密和公布的档案文献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难以替代的“数据库”。如果中国“新生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能够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深刻与精确的诠释并进行延伸研究,同时尝试采用“理论指导”与“历史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必将为形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与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有幸读到杨宇光等译出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罗伯特·吉尔平著,普林斯顿大学1987年第一版),颇有感触。译者的用心良苦,自不待言。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编者独具慧眼,在出版界极少有人问津此类学术著作的时候,为学界同仁们另辟蹊径,令人钦佩。作者更是多年潜心于国际关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领衔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中心和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教授,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在该领域内不同凡响。今日世界风云莫测,有志于投身于世纪之交国际连纵的政界学界人士,实在不能不细读这本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脱离中国现象,这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所体现。作者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该思路主要由问题领域、理论突破和学科弥合三个方面组成。问题领域通过核心议题和研究路径相结合加以确定,理论突破主要围绕着有别于西方特质的中国特质展开,学科弥合则是实现前两者必须具有的知识结构。基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不仅能够缩小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差距,而且也能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中国学派甚至是整个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是学术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同时也已成为经济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针对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激发学科的理论意识 ,本刊就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了一次笔谈。六位作者从宏观与微观、务实和务虚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学人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关注和敏感。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就广义而言,国际关系学可包括史、论、现状三个部分。狭义地说,指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学应主要是国际的政治关系学,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关系学。当然,重大的影响国际政治的经济、文化因素是应包括在内的。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比国际政治要窄些。具体说来,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主权国家的关系、主权国家与国际政治组织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同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关于任务。我们要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提出一个以理论研究发展阶段为时间基轴,以理论流派、研究类型和格义取向为内涵指标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过去30年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研究表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已经从前理论阶段进入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深化期,但还没有进入理论创新期;理论流派多元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研究类型更多地向着以理论突破为目标的经验型研究发展;格义取向也出现了正向格义、反向格义和交互格义并存且交互格义日趋增多的格局。没有出现原创型理论是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突破性理论和中国范式缺失两大方面,其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关系学界主体意识的缺失。根据对30年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和现实经验是可以导致原创型理论的生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对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知识”与“权力”二者的联系进行解构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英国学派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参与到了“民族化”国际理论的行列之中。本文采用一种谱系学的方法来描述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学派的浮现及其逻辑 ,并且分析该理论对古代“大同”伦理观念的诉求。这种理论建构将与英国学派有关“国际社会”讨论的浮现及其逻辑联系起来。“国际社会”和“大同”都使用“文明标准”作为区分国际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文章结论认为 ,这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一致的诸多方法之一 ,即是用文明和帝国的相同逻辑来排斥美国国际关系理论 :为了重申中国和英国理论上的“我族 (self)”而建构一个美国理论上的“他族 (other)”。因此这些理论并非其倡导者所认为的那么彻底 ,它们将理论探讨局限于三个民族国家而成为世界政治中其他“国家中心主义”方法的保守联盟者。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种并行不悖的经济发展趋势,它们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APEC与EU两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成立背景、成员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比较,由此可以发现这两大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模式的区别。并展望区域一体化组织未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与思想——再谈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激发学科的理论意识 ,本刊就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了一次笔谈。六位作者从宏观与微观、务实和务虚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学人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关注和敏感。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由欧美主导,但这种态势在悄然发生改变。非西方学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汲取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养分,观照现实世界的实践,提出了新的分析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期特推出秦亚青和阿米塔夫·阿查亚两位学者的文章,旨在反映和呈现他们在国际关系理论多元化方面的最新创见。相信他们的作品能够激发更多的中国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骨干力量与流派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激发学科的理论意识 ,本刊就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了一次笔谈。六位作者从宏观与微观、务实和务虚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学人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关注和敏感。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冯维江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2):F0002-F000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北京大学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丰富的内容。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1845年出版的《神圣家族》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他在1848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  相似文献   

18.
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不同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点。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特性也许就是开放式的自主发展 ,充当国际关系知识的一间“世界工厂”。所谓开放 ,在其主要意义上是指 ,在与美国一起分享共性的“盎格鲁———美利坚知识传统”的同时 ,英国又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际关系理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发展 ,是指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并不依附于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名牌”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许多英国学者更倾向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批评理论。多元主义与学术民主色彩明显。不要求学者服从于某种整齐划一的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理论 ,比美国同行更有可能、更有资格回应全球化提出的各种挑战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近1/4的世纪里,罗伯特·吉尔平教授无疑是最杰出的国际关系学者之一,他的一些著作如《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等已被翻译成中文并被我国学界广泛研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篇访谈是在罗伯特·吉尔平教授(RobertGilpin)与代表《国际关系》杂志的肯·布斯(KenBooth)教授、伊安·克拉克(IanClank)教授、安德鲁·林克莱特(AndrewLinklater)教授以及柯林·怀特(ColinWight)博士之间进行的。在这篇访谈中,吉尔平教授不仅就现实主义、观念与外交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等相关问题做了较为精辟的点评,而且还简要回顾了其自身的学术历程和心得,并适时地对国际关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论。这篇访谈原载于英国《国际关系》杂志2005年9月号(InternationalRelations,Vol.19,No.3,Sept.2005,pp.361-372.),本刊得到了《国际关系》杂志及其出版机构的授权,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近一百多年来,非洲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段抵制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体系结构的复杂历史,也是一段打破、改组、借鉴和创新的政治思想发展史。在西方话语霸权的迷雾下,非洲人一直在试图认清和理解世界的现实,结合非洲的实际,探寻非洲的出路。然而,非洲历史背景与其文化的特殊性使得非洲国际关系实践的内容不同于西方,理论研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分析非洲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历史渊源、方向和特点等内容,作者认为,非洲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仅是非洲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是非洲人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非洲正艰难地探寻着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