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结构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备受关注的概念,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概念。作者讨论了结构的界定问题以及国际结构背后的一些重要争论,如互动是否属于结构的内容、结构是否具有本体论地位、它与还原论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把视野转向策略互动视角,认为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对策略互动视野的了解有助于深化对国际结构的认识,或许也有助于弥补单纯结构视角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一个学派的兴起和发展,通常都是通过发动一场针对主流理论范式的大争论来实现的,这很容易造成使人们关注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对立的倾向,而忽视了各个学派之间在理论上的联系和相通之处。从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的宏观视野来看,我们不仅需要研究、比较和辨识各学派间的差异,并对理论做出价值判断,还应从国际关系理论宏观结构中审视各个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把各个学派置于平等的地位,客观地评价它们对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做出的贡献。出于这种考虑,我想讨论一下建构主义与其他国际关系理论间的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一些非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对国际关系研究现状的批评:过多的对国际事件的议论;太多的对国家、政府政策的诠释;缺乏学理性,难以从中得到思想、理念、价值的升华与启迪等。这些批评虽然尖锐,却非常深刻,笔者也有同感。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理性研究的自觉性,加强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理性。研究的学理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国际关系学中已有的理论解读某一具体问题,比如把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工具解释一切;研究的学理性也不意味着拒斥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对国际事件的评论,而是要在这种分析与评论中注…  相似文献   

4.
尚会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24-43,156,157
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单一本体论基础上,在单元层次上趋于把构成国际体系基本单位的国家视为权力单位,在关系层次上把国际关系简化为一种权力关系,在体系层次上把国际体系视为一种更接近物理系统的简单系统。而在批评新现实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国际关系本体论的单一性问题。作者在梳理学术界对国际关系本体论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国际关系本体论基础,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跳出“政治学囚笼”,置于一个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新本体论三个层次的特点是:在单元层次,构成国际关系的单元是考虑了文明体与组织体两个侧面的多元国家;在关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一种由人类多维活动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体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人类在国际场域中多元社会共现的演化系统。世界强联结时代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支持新的本体论思考:人类多维活动被深度卷入国际场域的现实支持从多元、多样的视角看待国际行为体;国家行为体强联结的现实支持把国际关系模式视为一种多维复杂的关系网络;国家间因深度互动而出现“共同体化”的趋势支持把国际体系视为“多元社会共现”的文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首先谈一下国际关系各大理论流派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每个理论都为研究国际问题提供观察、理解和解释的视角和方法。从横向上看,世界纷繁复杂,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我们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可以把对世界体系中的行为体产生作用的每种因素都罗列出来,但这只能使我们对国际关系有一个“全面”而“肤浅”的认识。为了深刻认识国际关系,我们需要从体系层次上找出对行为体起到最大影响和作用的动力,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这种“片面”而“深刻”的研究就是科学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大主流理论的差别在于它们对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关系的大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进行解释的理论。在这个层次,始终存在着各种争论。对照现实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实际上阐释的是国际体系的不同属性。由于国际体系原本就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元的解释。建立这样的解释,把几种主流大理论的核心假定糅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可行的,人们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解释现实时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解释模式本身所需要的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而是多种精到的理论。在这种解释中,每一种理论都是有用的工具。把不同的理论工具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最近20年间,国际关系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着对结构分析视角的批判、辩护和扩展而展开。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在特定的"域"中展开的,必须限定其解释对象和适用范围。在对特定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评估时,我们也需要考虑理论的范围及其限度。在考察结构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结构分析与单元分析在现实主义传统内部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20年间,国际关系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着对结构分析视角的批判、辩护和扩展而展开。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在特定的"域"中展开的,必须限定其解释对象和适用范围。在对特定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评估时,我们也需要考虑理论的范围及其限度。在考察结构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结构分析与单元分析在现实主义传统内部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的大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进行解释的理论。在这个层次,始终存在着各种争论。对照现实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实际上阐释的是国际体系的不同属性。由于国际体系原本就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元的解释。建立这样的解释,把几种主流大理论的核心假定糅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可行的,人们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解释现实时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解释模式本身所需要的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而是多种精到的理论。在这种解释中,每一种理论都是有用的工具。把不同的理论工具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对冲概念和风险管理理论,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该框架涵盖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研究中的传统战略和市场研究途径所没有涉及的一些复杂性。这种分析视能源对冲为一个具有自反性和或然性的战略,它同时包含了合作、竞争、摩擦、潜在的冲突和旨在使风险最小化及应对紧急状况等因素。结合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并考察"战略"与"市场"的分析途径,作者认为,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应超越这些传统研究途径,安全化框架是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的有效工具,但在解释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时也存在局限。对冲概念与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提供一个更加透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对冲概念和风险管理理论,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该框架涵盖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研究中的传统战略和市场研究途径所没有涉及的一些复杂性。这种分析视能源对冲为一个具有自反性和或然性的战略,它同时包含了合作、竞争、摩擦、潜在的冲突和旨在使风险最小化及应对紧急状况等因素。结合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并考察"战略"与"市场"的分析途径,作者认为,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应超越这些传统研究途径,安全化框架是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的有效工具,但在解释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时也存在局限。对冲概念与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提供一个更加透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陈定定  刘丰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19-33,155,156
国际关系理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指导等主要功能,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理论的预测功能缺乏足够的重视。作者通过考察科学哲学以及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既有成果后发现,理论预测可以作为评估和发展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并能为修正和完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虽然理论预测的准确与否并不能作为评判理论解释力强弱的唯一标准,但在满足理论所设定的解释范围和条件之内,一种指涉经验现实的理论也应该可以做出相对具体且明确的预测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格局或国家行为的发展趋势。自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理论界围绕国际格局变迁与东亚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等问题展开了诸多争论,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初步评估,作者发现几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都有待提升,准确的预测需要对不同理论的核心要素进行综合,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资本与一般均衡理论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试图对剑桥资本争论和货币纯理论的逻辑争论提供一种解释,从而把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分配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或“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以取代目前居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理论。由此所推论出的经验意义上的结论是,由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所表明的所有统计量值与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分析是完全无关的,而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在以获取利润为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研究。研究文本,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诠释学方法理解其意义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作为一种解释文本的技艺学,诠释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该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方法。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尽管多数研究者的路径属于这种方法,但通常并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从研究旨趣来说,进行意义的诠释不是要提出解释客观规律的理论,也不是要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与验证,而是要得出更好的理解与解释。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的运用比较随意,缺乏严谨的路径和步骤,因此容易造成难以创新和低水平重复的情况。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由于国际关系研究不能没有理解与解释,因此对诠释方法的完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尝试将"心理-社会均衡"的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把近代西方国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与"个人"这种西方社会的"基本人际状态"联系起来考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及本质。作者认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出现是解决个人社会一体化问题的产物,"个人"与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同构映射关系,即两者都是界限清晰的行为主体,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关联性,对个体利益和权利的强调与国家功能的分离具有一致性。个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利益、竞争、缺乏安全感——也反映在国际关系中并被普遍化和强化。作者还分析了"个人"心理-社会均衡模式的特点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所谓"安全困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研究与诠释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研究。研究文本,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诠释学方法理解其意义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作为一种解释文本的技艺学,诠释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该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方法。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尽管多数研究者的路径属于这种方法,但通常并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从研究旨趣来说,进行意义的诠释不是要提出解释客观规律的理论,也不是要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与验证,而是要得出更好的理解与解释。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的运用比较随意,缺乏严谨的路径和步骤,因此容易造成难以创新和低水平重复的情况。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由于国际关系研究不能没有理解与解释,因此对诠释方法的完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二十多年来 ,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过程中 ,大量西方国际关系学术著作被翻译介绍进来 ,但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译本的质量令人担忧。本文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译本为例 ,分析了翻译中三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理解问题、表达问题和态度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引起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对翻译质量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人的概念与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国际关系规范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人与社群(在国际关系中主要体现为国家)的伦理关系,而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概念的理解。世界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把作为个体的人或是作为类的人置于价值优先的地位;而社群主义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把社群置于价值优先的地位,结果往往是在实践中忽视了人的价值,从而与世界主义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价值分歧。事实上,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对人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人既具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基于这一判断,作者通过对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国家、个体与人类关系的阐述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试图兼顾人的多重属性,对世界政治中的规范问题做出较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