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现阶段存在把公共外交向文化外交方向牵引的趋势,公共外交实践中同样更加偏重文化领域,以至于无法明确区别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等其他非传统形式的外交。公共外交最早发轫于美国,对美国公共外交的研究是准确认知公共外交的基础。作者以美国官方资料为文本分析对象,以具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检验公共外交理念,试图找出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公共外交之所以确立并演变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它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有着明显、直接的安全利益导向;以各种手段影响外国公众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是美国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作者由此认为,中国公共外交不应偏离安全利益导向,应把重心放在化解中国崛起的困境上。  相似文献   

2.
书架     
作者藉由考察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华公共外交实践,揭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如何“相时而动”、怎样“因势而变”.也力求为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完备构建提供若干鉴戒。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人权体现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越来越以一种“正式”的形式提上了美国外交决策的议事日程。然而,对人权外交的重视和使用程度,各届政府有不同。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运用在范围上达到了顶点。到里根政府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里根执政初期,试图摆脱上届政府“极端人权外交”政策为本届政府带来的束缚和影响,在外交政策方面,对苏联采取“  相似文献   

4.
郁丹 《理论观察》2012,(6):108-109
如今,网络外交作为外交领域一项逐渐兴起的新外交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分析人士的关注。美国政府近年来更是异常重视网络外交。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对网络外交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在信息时代,在制定外交谋略上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美国的网络外交一方面是要保护美国基础设施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借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管控尚不严格的网络,来宣扬美国的政策主张从而达到变相掌控世界的目的。美国为网络外交自行下了定义,但是美国定义的网络外交具有绝对的双重标准。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争夺网络霸权,以重振美国多领域霸主地位,恢复昔日独霸世界任我行的"雄风"。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微信外交的兴起及发展现状,介绍了美国对华微信外交的栏目设置、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对美国对华微信外交作出了评价。指出,美国政府重视对华公共外交;美国使馆微信号尽力宣扬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之处;重视对话与交流。但也在网络互动和译名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书架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作者:檀有志出版:时事出版社定价:56.00元作者藉由考察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华公共外交实践,揭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如何"相时而动"、怎样"因势而变",也力求为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完备构建提供若干鉴戒。  相似文献   

7.
王泽端  张佳熠 《魅力中国》2014,(17):277-277
学者金子将史将公共外交定义为提升本国形象,加深外国对本国理解,以国民为对象而非政府的对外外交活动,包括政策发布,文化交流等。而在这其中大众传媒是重要部分。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所形成的新时代“微博外交”正是当代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研究,试图管窥国外对华公共外交,并希望对于中国在“推特”。阵地上对西方进行微博外交这一可能提出分析和建议。研究背景:如今微博用户已突破3.68亿,如此庞大人群,广大受众.如何善用其中并提升自身国家形象,是新时代公共外交发展的新课题。正因如此一大批外国政府微博在国内突起,已将我国作为世界公共外交战场。如“美国驻华大使馆”.“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等。他们利用不足140字的简短文字,并配上图片,赢得众多粉丝,树立了自己的国家形象。其中日本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值得关注,其在具有东方国家特质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公共外交的手法,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国家形象。这也符合日本政府在《チャレンジ2001-21世紀に向けた日本タト交の課題》所悦'T信頼される日本jとしての目標の追求".即被信赖的日本这一理念。而“漫画首相”麻生太郎美子现代公共タト交的演讲中更是提出:"タト務省に、それをもっと推し進める手助けを、どうかさせてください。一緒に夢を売り、ニッポン印を磨いていきましょう"ぺ即协助外磅省。推销日本梦。打造日本形象。该微博在公共外交中的不断前进,对于新时代我国公共外交的建设,特别是其中对于微博外交的借鉴,以及我国传播“中国梦”这一理念。提升国家形象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此外,作为东方文明的一部分,其外交公关手段具有鲜明东方特色,如为我?  相似文献   

8.
姚俊娟 《理论观察》2013,(11):23-24
塑造并提升国家的良好形象,是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长期目标和最主要的动因.尤其是在今天,在美国的舆论环境中,“中国威胁论”及其变种“中国风险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等等,各种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在美国还占有一定的市场.所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更要成为政府对美公共外交的根本动因之一.而且国家形象也正如约瑟夫·奈所提的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所以,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很多学者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田艳华 《改革与开放》2014,(20):45+47-45
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标志着我国公共外交开始由幕后走向幕前。本文从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重视公共外交的原因及如何提高公共外交三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外交作了简单分析。加强公共外交是我国国力增长的反应,也是对我国目前公共外交不足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6,(41):70-71
根据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要求,广西友协在外交战略如公共外交、人文外交、民间外交等方面实行了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都公开声明,保证石油供应安全是其中东外交的首要目标之一。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国对中东的石油外交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卡特尔外交,也就是针对以中东石油输出国为主体的欧佩克的外交。这种外交的基本目标是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的控制力,降低其动用石油武器的可能。另一方面是遏制反美势力外交。这种外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打击中东地区反美势力,保证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一、反卡特尔外交1.组织反卡特尔联盟, 建立多边安全机制1973年,石油输出国团结一致动用石油武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  相似文献   

12.
李桃 《理论观察》2011,(1):71-7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进而服务于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已日益成为各方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卫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责。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的、危及群体性健康的事件正在危害社会安定与公众健康。本文以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为例,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探索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都公开声明,保证石油供应安全是其中东外交的首要目标之一.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国对中东的石油外交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卡特尔外交,也就是针对以中东石油输出国为主体的欧佩克的外交.这种外交的基本目标是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的控……  相似文献   

15.
薛涌 《中国报道》2013,(7):104-104
自行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复兴,已经是持续数年的新闻了。连以汽车大国著称的美国,“自行车热”也已悄然而起。今年,纽约、洛杉矶等地追随着华盛顿、亚特兰大等城市设立了公共自行车体系。美国拥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数量超过了30个。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传统外交已经无法满足国际交往的需要,公共外交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外交舞台中发挥重大作用。公共外交凭借“国家对公众”式的外交方式,主要通过文化交流手段开展具体活动。中国文化交流模式多种多样,其中首推孔子学院模式。其发展时间虽短,但取得了一定令人瞩目的成果。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孔子学院遇到了一些挑战与难题,例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合作办学力度小等。面对困境,找寻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公共外交理论进行基础阐述,以孔子学院模式为研究中心,重点探索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治理道路,以期摆脱困境,促进我国公共外交的良性运转,最终有力的维护国家利益。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公共外交中文化交流的优秀代表,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兼容并蓄,向国际社会发出来自于东方大国的善意与欢迎。  相似文献   

17.
戴惠 《理论观察》2012,(1):100-101
公众舆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备受关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众舆论能不能发挥作用,公众舆论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公众舆论又能对外交决策发挥何种程度的作用?这一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文章梳理了3组关系,希望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与轰轰烈烈的官方外交相比,民间外交更亲和、更朴实、更易接受;恰如唐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中美乒乓球外交、中日民间外交的经典案例来看,这些从民间获得的灵感都在当时推动“大球”、震撼世界,成为中外外交史上的空前杰作。作为民间外交的领导者、组织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在出访前接受了《中国报道》的采访。中国报道:在去年联合国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倡议,中国外交也在国际社会中推行“和平外交”新战略;请问对外友协在新的一年中有何新动作?陈昊苏:中国外交历来遵循“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是现实的镜子或表述的工具,其含义处于不断的制造和改变中,这种动态调整的结果便是相对固定的话语体系。话语分析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拓展性方法,致力于将这一语言过程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在特定的语境中窥探语言含义、认同建构和权力行使之间的关联,是一种由研究存在状态到研究转变过程的改变。话语分析注重理解与过程的特点使其得以发掘学术讨论中被遮蔽和忽略的层面,对已有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和传统理论做出补充。"以信息及观念流通为中心"的美国公众外交包含了一系列的语言实践,以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对其运作机制进行探讨,不但有助于反思和检验其中包含的权力关系,也为话语分析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政治正确”这一文化现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90年代得以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如今,“政治正确”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公共意识,在美国的语言、社会文化,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甚至是美国面向全世界的入学考试如GRE,TOEFL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从人类学注重的种族、族群、社会性别等视角,特别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阅读中的相关案例,分析美国“政治正确”的表现与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